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出版報告指出,台灣必須確保「第二擊」能力才可有效嚇阻攻擊。圖為海軍陸戰隊進行實戰化操演,發射紅隼反裝甲火箭。(中央社檔案照片)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出版報告指出,台灣必須確保「第二擊」能力才可有效嚇阻攻擊。圖為海軍陸戰隊進行實戰化操演,發射紅隼反裝甲火箭。(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台北31日電)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出版3份2022年度報告指出,台灣必須確保「第二擊」能力才可有效嚇阻攻擊,因此應急戰備主軸是「精準彈藥先於載台」;中共會拉攏分化印太國家,再以3至5年時間提升軍事能力,嚇阻美國對介入印太區域領土主權問題的決心與態度。

國防安全研究院透過臉書宣布,國防院重磅出版2022年度報告已上架,共分為「國防科技趨勢」、「印太區域情勢」與「中共政軍發展」等3份,皆可在網路免費下載,英文版則是摘要版本。

「國防科技趨勢報告」在結論指出,成本較低、具高存活力的精準彈藥是台灣優先選擇,「精準彈藥先於載台」思維,可使台灣在有限資源下獲得最大戰力,短時間提升整體防衛能力,符合創新不對稱戰力投資,發揮「以陸制海、以陸制空」,讓敵方無法成功登陸台灣。

報告並主張,應加強「軍民融合」研發,藉民間產業龐大資源支援,將既可用於軍事、亦可用於民間的「軍民兩用」科技列為重點;報告認為,過去國軍在「軍民融合」研發未取得實質成果,隨「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立法通過,未來國軍應加強與產學界合作。

「中共政軍發展」報告結論指出,解放軍必然擴大在台海周邊和東海、南海等相關區域的軍事存在,預料在演習貼近實戰化的訓練方式下,解放軍未來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的軍事活動將「有增無減」。

報告分析,解放軍航艦編隊「繞台」及穿越台日之間海域,除測試台灣海空反應及展示武力之外,意味其近海訓練轉為遠海部署,牽制美國與日本的軍事干預,並形成海空常導打擊群;但從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的數量和總噸位來看,解放軍仍屬區域性海軍性質。

報告認為,中共艦艇數量快速增加,人才培養數量和品質恐無法充分支應,且「預算變數」不確定性也可能增加建軍風險。此外,解放軍在南海空域「以訓促戰」和實施戰巡,主要目的是對抗美國在南海實施的航行自由任務,傳達威嚇意象與強化灰色地帶作戰布局,為日後「南海空域」軍事鬥爭作準備。

「印太區域情勢」報告指出,俄烏戰爭仍在持續,烏克蘭在反攻成果下,可能以收回2014年被占領土地為目標,不會以現況和俄羅斯談判;俄烏戰爭的延續會持續對印太區域情勢造成影響,尤其美中戰略競爭態勢並未緩解情形下,美國仍會持續強化區域同盟與安全合作的鏈結。

報告認為,中共則會拉攏印太重要國家,分化這些國家與美國關係,以各個擊破方式,先減緩美國及同盟對中共的壓力,再利用3年到5年時間,積極提升軍事能力,嚇阻美國對介入印太區域領土主權問題的決心與態度。(編輯:林克倫)11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