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王朝鈺、洪學廣基隆31日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又稱海龜實驗室)在臉書(Facebook)宣布今年起不承接海龜救傷計畫,負責人程一駿說,原因包含經費不足、人力問題及海保署不尊重專業。

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吳龍靜今天晚間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回應,尊重海大研究室負責人程一駿決定,既然海大研究室不再承接海龜救傷任務,未來就會回歸地方政府權限,地方有需求就直接審核後補助撥款,相關救傷任務不會中斷。

程一駿晚間接受中央社電訪指出,不承接海龜救傷計畫首先是經費問題,研究室資金來源過去是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申請補助,救傷海龜經費每年介於新台幣160萬元到180萬元,但海保署將計畫改成標案,斷了研究室主要資金來源。

程一駿說,其次助理因經費問題只能越來越少,目前僅剩1名助理,他想辦法東湊西湊,到現在還積欠助理5萬多元,加上場地等開銷,研究室至今積欠近100萬元。

程一駿表示,第3個原因是海保署不尊重專業,研究室成立初衷是要傳達給民眾正確的知識,而非海保署「想像的知識」。

他舉例,去年春節海大附近海域有隻革龜遭魚網纏繞,救上岸時雖還會動,但他很清楚無法救活,必須讓牠在安靜環境中離去,由於研究室助理不足,便請其他團體幫忙暫置在水池,革龜隔天死亡,結果有志工指控研究室害死革龜,海保署人員也不滿。

海大主任秘書林正平表示,校方會再瞭解研究室經費狀況,還有執行工作情形等因素,若有必要,會給予適當協助。

對於程一駿指海保署將計畫改成標案,吳龍靜說,以前直接撥款給海大的方式在法規上不太適合,因此才回歸採購法改以招標方式。

他強調,海大去年4月下旬得標救傷計畫,在契約未簽定前的研究室救傷支出,已協調相關地方政府支應;且海保署在民國110、111年也補助94.2萬優化海龜收容場域及設備,對於研究室因經費使用狀況不再承接,海保署將再聯繫說明,並尊重研究室決定。

吳龍靜表示,海保署在相關救傷經費上支持並無虧待,也有像是補助設備更新等,且現今也沒有其他合作團隊反映類似問題,「在救援動物上,怎麼可能讓合作單位經費無以為繼」。

至於未來將把救傷任務回歸地方政府權限,吳龍靜說,不會採取招標方式,而是地方委託合作團隊執行,有需求就直接審核後補助撥款。

海保署也發布新聞稿強調,每年均編列相關預算支應救傷計畫,民國108年至111年北區海龜救傷工作均委託海大研究室,持續挹注相關經費達883萬元,南區則委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並補助地方政府處理海龜擱淺救傷。

海保署表示,今年由地方政府委託中華鯨豚協會等專業團體處理北區海龜救傷工作,至今已處理13件北區海龜擱淺通報,目前運作順利,救傷工作並無中斷。(編輯:唐聲揚)11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