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T08:05:01.996Z
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接替劉結一擔任國台辦主任,此人事異動令外界感到意外。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任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週一(1月2日)發表新年賀詞,提及台灣2022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的結果,顯示「抗中保台」不得人心、不符台灣主流民意;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只要兩岸同胞商量著辦,家裡面的事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屆齡67歲、被視為已退居二線的宋濤,在去年12月28日正式接掌國台辦。這次的新年寄語,刊載於2023年最新一期的中國《兩岸關係》雜誌,是他上任以來首度公開發言。

文中,宋濤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並強調將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展開協商,共同推動和平統一進程。他聲稱:「島內新一輪地方選舉的結果表明,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是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在「台獨」分裂勢力操弄之下,「『抗中保台』不得人心,『倚外謀獨』注定失敗。」

台灣陸委會以書面回應,呼籲中國放棄對台強制性政治框架及軍事脅迫等作為,為未來兩岸良性互動、恢復健康有序交流創造條件。同時強調台灣願意提供疫情人道等必要協助。

此人事異動、新官上任後的一言一行,受到台灣媒體關注。台灣多家媒體剖析宋濤的從政背景,邀請專家此安排對兩岸關係、中國統戰策略的影響及變化;其中有台媒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對近年的涉台工作「不甚滿意」,遂指派宋濤「空降」,疑似有意整頓國台辦。

到底該如何解讀這起人事安排?中國派任宋濤擔崗對台工作要角,主要考量為何?

宋濤上任三大看點

1. 主攻國際輿論戰?

長期研究台灣問題的鳳凰衞視評論員庚欣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表示,雖然中國將台灣問題視為「內政」,但美國近年對台灣問題干涉度提高,「台灣問題要真正妥善解決,離不開國際環境的構築。」因此,具備長年外事經驗、熟悉福建文化的宋濤,遂「特別適合」擔任國台辦主任。

宋濤並非傳統外交科班出身,但他的仕途與外交工作息息相關。 2001年,他透過地方幹部選拔進入中國外交部工作,此後一路擢升至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後轉任中央外事辦副主任,並於2015年出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簡稱中聯部長)。

在中聯部長任內,宋濤負責政黨外交,多次以習近平特使身份出訪朝鮮、越南、古巴等國,還曾與金正恩三度見面、負責中俄之間的高層聯繫。二十大前,他還一度被視為出任中國外交部或外事辦的熱門人選。

其次,宋濤雖毫無涉台工作經驗,但他曾在福建求學、從事基層工作,長期生活於福建文化之下,對台灣的語言、文化、政治、經濟及兩岸關係等都一定的熟悉度。

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劉立平評論道,「當今不同政治力量之間的博弈加劇,輿論戰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中共近年十分強調「講好中國故事」,而宋濤「熟悉國際輿論,深諳傳播規律」,還曾在中聯部任上創辦「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地方黨委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利用國際間的政黨聯繫管道加以宣傳中共所為。

2. 政黨協商要角

在宋濤的工作資歷中,最大亮點之一就是擔任中聯部部長,主責政黨外交、與各國政黨展開交流。

台灣銘傳大學副教授楊穎超在台灣《聯合報》發表專欄寫道,宋濤上任後的對台工作,可能「更側重在與台灣不同政黨、界別開展協商」。他指出,這個做法令人聯想起1956年後,「中共因武力解放台灣機會渺茫,轉而對台發動和平攻勢,重點也是放在政黨合作。」

而宋濤一上任的首發言論,即提到要「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前國民黨立法委員蔡正元在台媒中天新聞節目中也表示,宋濤是有史以來「最了解民進黨」的國台辦主任。

他說,以前的國台辦主任沒有台灣事務的經歷,而宋濤從2015年至2022年擔任中聯部長,其中2016年正值民進黨執政。並稱宋濤過去曾和民進黨的聯絡人、現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有諸多聯繫與溝通。

去年中共二十大會議後,多項人事異動打破慣例,其中包含習近平獲得史無前例的中共總書記第三任期。

3. 黨「信得過」的人

港媒「香港01」報導,宋濤2001年進入中國外交部之前,都在福建任職,期間與習近平在福建主政時有一段重疊期,顯示他是黨中央「信得過」的人選。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告訴「香港01」,「當然我們無法直接主張兩人同地的關係就該如何緊密,但兩人年齡差距不大,且同地共事的經歷多少發揮效果」。

王信賢指出,宋濤在習近平於2012年於福建主政後,仕途順遂、持續獲得晉升,前後相繼擔任外事辦副主任、中聯部部長,「至少表現出關係不錯」。

擔任中聯部長期間,宋濤更多次代表習近平特派出訪朝鮮、越南、寮國等國,兩人在外事工作上有諸多共事經驗。

其次,宋濤與王滬寧的關係也相當緊密。在中共十九大的5年期間,兩人共事頻繁。王信賢告訴「香港01」,當時王滬寧除了分管宣傳與意識形態之外,中聯部也歸他分管。這也說明,儘管宋濤未直接參與涉台工作,但「與涉台工作的一把手、二把手都有密切互動」,表示這項人事安排別有深意。

中共二十大後,已出現多起「破格」的人事安排,宋濤也是一例。這凸顯了習近平在選用人才時,傾向使用「親信」,以鞏固其權力核心。

宋濤簡歷

生於1955年4月,宋濤不僅是經濟學博士,還擔任過多項外事職位,包括外交部紀委書記、黨委委員、外交部副部長、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持常務工作的副主任(正部長級)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等。

目前除了擔崗國台辦主任之外,還同時是第13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不過,這次的人事任用令外界感到意外。因為宋濤本身既未續任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按照中國內部權力更迭的「七上八下」慣例,一般認為其仕途已處於待退狀態。

但有包含王信賢在內的多位學者推測,宋濤可望循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的任用模式,於2023年稍晚出任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若此推測如期發生,表示中國對台態度可能更加強硬。

相关图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新一届常委亮相

李强:63岁的李强是浙江人,拥有香港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在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李强是他的下属。2016年,李强被调往江苏任省委书记。2017年晋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转任上海市委书记。今年上海新冠疫情期间,他严格封城管控的做法饱受争议,引起极大不满。他被认为可能会在明年春季全国"两会"上正式接替李克强,成为中国新一任总理。
赵乐际:65岁的赵乐际(前排右)现任中共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党内负责调查腐败和不忠行为。他是陕西西安人,曾在陕西和青海任省委书记,被视为习近平派系"陕西帮"的成员。赵乐际也是"红二代",其父据称与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有私交。根据他在新一届常委的出场顺序和中共以往的职务安排,赵乐际估计将在明年的两会上被推选为全国人大委员长。
王沪宁:王沪宁是政治局中唯一学者出身的常委,他曾在复旦大学任教国际政治。他被视为中共的意识形态"国师"。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提法均出自他的手笔。王沪宁既没有地方从政履历,也不曾走党政机构的官僚仕途,是中共最高层的一个例外。他现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62岁的王沪宁在常委中排名第四,依照惯例将成为全国政协主席。
蔡奇:蔡奇是福建人,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委书记。他曾是习近平在福建和浙江的旧部,2014年,他被调至中央,任新成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017年成为北京市委书记。他主政北京后,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例如要求"控制人口规模",大规模强拆廉价出租屋,导致极具争议的清理"低端人口"运动。北京在疫情中成功举办了冬奥会,也可能为他的政绩加分。67岁的蔡奇目前在常委中排名第五,可能会担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丁薛祥:丁薛祥现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主管着中共最重要的官僚机构之一。60岁的丁薛祥是江苏南通人,工程师出身,曾任上海市科委副主任。2007年,任上海市委常委、秘书长的丁薛祥,成为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的政治秘书。2013年,他被擢升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不久后又成为习近平个人办公室主任。此后,他多次陪同习近平出访国内外。2017年,他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兼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被视为是习近平的"左膀右臂"。丁薛祥被认为可能会接任王沪宁,主管意识形态。
李希:66岁的李希是甘肃人,现任广东省委书记,他被认为对推进"粤港一体化"做出了政绩。此前李希曾在甘肃、陕西省委任职,2014年到辽宁担任省委书记。与其他几位新晋常委不同,李希与习近平并未有直接共事经历。他在辽宁的四年间整饬官场,可能因此受到习近平的赏识。李希已经当选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接任赵乐际。
习近平:据中国官媒发布的资料,习近平生于1953年6月,陕西富平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2018年中国通过修改宪法,取消了最高领导人任期的限制。20大上习近平连任中共总书记就军委主席,预计明年人大会议上将连任中国国家主席。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