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T16:01:02.967Z
官方估计,从1月7日开始的40天春运期间,中国的客流总量将接近21亿人次

(德国之声中文网)2023年1月5日,财新网发文称,"2022年12月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带动中国服务业景气度在收缩区间边际改善。1月5日公布的2022年12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48.0,高于11月1.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

该文称,"防疫政策优化让服务业市场信心回升,2022年12月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反弹至2021年8月来最高。企业普遍预期,疫情好转和防控措施放宽,将会支撑销售和经营活动回升。投资增加和政策扶持也被认为是可能驱动增长的因素。"

路透社援引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企业事务与战略关系官吕海清说,"我认为中国旅游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他说,"尽管目前很难量化未来几个月的复苏情况。但我们坚信,一旦大门打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路透社根据航班信息提供商VariFlight的数据计算,12月30日,中国各航空公司在中国大陆运营了8126个客运航班,比一个月前猛增了190%,为新冠大流行前的70%。

中国官媒报道称,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

清零政策下,中国的影院过去三年里一再因疫情而被迫关闭

对中国的电影院来说,一再因疫情而被迫关闭将成为历史。各地影院都期待顾客重返大屏幕。根据中国电影票务平台茂业娱乐的数据,在过去六年中的四年里,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都是影院票房最高的一天。业内期待今年的春节也将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

接触密集型的餐饮服务在疫情期间受到严重打击。但由于网上订单的增加,2022年已大幅恢复。根据路透社基于官方数据的计算结果。2022年的前11个月里,中国餐饮业的收入整体上恢复了近95%。

春运将使农村地区面临更大的疫情冲击

不过,鉴于当前的疫情形势,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很快复苏只表示谨慎乐观。

最近几周,中国一些最大城市的医院急诊室和火葬场人满为患。专家们担心,随着春节期间,城市人流高峰涌向农村,回家过年探亲,医疗条件较脆弱的农村地区可能大范围暴发新冠疫情

长期关注中国防疫的德国传染病学家亚历山大·凯库勒(Alexander Kekulé)近日在接受的德国之声采访时就表示,以前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也能观察到,节假日期间尤其容易发生感染人数明显增加的情况,鉴于中国目前面临的奥密克戎感染潮,最好应该避免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以期降低染疫和死亡人数。

然而,除零星几个地方政府提出"非必要不返乡","慎重返乡"外,中国官方已不再倡导就地过年。近日,交通运输部还印发通知,宣布从1月8日起,取消乘客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测温要求。

官方预计,从1月7日开始,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期间,中国各地的客流总量将超20亿人次。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1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从客流构成看,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分别约占10%。

相关图集:防疫政策大逆转后的中国

走向“阴性清零”:在中国12月初放宽防疫政策后,感染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据网传的一份“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议纪要”,仅仅20天内,中国累计感染2.48亿人,仅12月20日一天,全国就新增了约3700万感染病例。彭博社以及《金融时报》从与会人士处确认了这份会议纪要的真实性。很多中国人的直观感受是:身边的人都阳了。黄桃罐头也突然紧俏。
全国抢购退烧药血氧仪 重金难求Paxlovid:伴随着这波感染潮的是中国各地民众疯狂寻找药物、抢购药物和血氧仪的现象。中国很多地方出现感冒退烧药断货、短缺的情况,一些城市实施了药物限购。这也引发一些质疑:政府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与此同时,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新冠口服特效药Paxlovid更是一药难求,印度版的仿制药同样被热炒,中国媒体《第一财经》都在报道中表示,“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熟悉的桥段再次上演”。
医疗系统人满为患 官方数据完全失真:感染海啸也给中国卫生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人满为患的医院、生命垂危的患者、精疲力尽的医护人员、殡仪馆和火葬场排起长队——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而中国官方公布的新冠感染和死亡数据,与真实情况已完全脱节。根据官方数字,自12月初中国死于新冠的只有十几人,这与民众的认知、一些媒体发自医院和殡葬机构的报道结论相差甚远。
老年人受伤害最大:很多媒体和公共号文章指出,中国的医院和诊所里近日满是老年人(图为1月3日的上海同仁医院)。早在12月中旬,外媒就陆续报道指出,北京等城市的殡仪馆和火葬场异常拥挤。从12月中下旬开始,不少人在社媒贴出家里有长辈去世的消息,甚至中国媒体也报了“6天,共和国痛失16位院士”这样的消息。不过,中方的报道没有点明这些高龄院士的死因。有网易公共号文章在12月24日说:“3天9位院士逝世,不缺医疗的他们都撑不住,更不用说普通老人了。”
感染潮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前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12月底的凤凰财经会上表示,他估计北京的感染率可能已超80%,甚至更高。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也于12月底称,中国这一波疫情的感染率已经非常高,许多大城市已超过50%,农历春节将达80%。上海交大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团队近日联合发表的研究初步判断,这波新冠感染潮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大城市已于2023年元旦前后越过高峰。而农村地区将在一月迎来高峰。相比较城市地区,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更匮乏(图为四川资阳农村的一位患病老人)。
数据分析:染疫死亡将在1月23日达到峰值:据英国健康资讯分析公司Airfinity12月下旬估计,中国目前每天数千人死亡,最终可能有上百万人死于新冠(图为12月18日北京的一家火葬场)。该公司还预测,中国染疫死亡将在2023年1月23日达到峰值,到时单日死亡病例将上升至2.5万例左右。而1月23日正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二。
中国宣布“0+0” 多国开始对华检疫:中国官方在12月26日宣布,从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对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及集中隔离,对国内的新冠感染者也不再进行隔离。同时在入境限制放宽后,将进一步优化外籍人士来华安排,在未来“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这让一些国家开始担忧来自中国的病毒输入以及可能的病毒变异问题。日本、美国、法国(图)等一些国家率先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入境者实施隔离或者核酸检测等入境限制。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2022年12月底曾表示,第一波疫情将在12月中旬到1月中旬,以城市为主;第二波在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疫情上升;到了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将导致第三波。

据路透社报道,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Bruce Pang)表示,如果没有新的毒株流行,那么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未来几个月里,随着感染潮消退,恐惧减少,人们的信心将会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也会增加。不过他也指出,任何消费复苏最初都将集中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如果旅行者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中把病毒带回老家,带回农村地区,那么感染率的上升将损害三、四线城市的消费。

(综合报道)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