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 Martin
2023-01-23T15:04:20.580Z
在本世纪初,中国平均每1000名居民当中有14.03个新生儿降生,而到去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6.77。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同2021年年底相比,2022年年末中国人口总数减少了85万人。中国人口总数减少的现象比北京政府以及联合国的预测都要早了十年。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在新冠疫情之际,中国新生儿人数减少了100万,同时还有大量人员因为疫情而死亡。这两个原因造成去年中国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另外曾经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往往通过强制堕胎和强制绝育等残酷的方式执行,这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当2016年北京方面开始修订这一政策时,中国的出生率已经急剧下降多年。在本世纪初,中国平均每1000名居民当中有14.03个新生儿降生,而到去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6.77。

尽管政府实施税收减免和补贴等政策期待鼓励适龄夫妇生育更多的孩子,但很多人被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以及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所困扰,人们的生育意愿并未由此得到提高。

人口将减少40%

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将降至8亿以下。

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情况可能会和日本相似,也就是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严重压低经济增长。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员、《大国空巢》一书的作者易富贤甚至警告说,中国可能无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前景比预期要暗淡得多。中国将不得不调整其社会、经济、国防和外交政策。”

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看似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包括电脑、智能手机、家具、服装和玩具在内消费产品的生产成本。

但这个曾经的人口红利正日益被印度、越南、印尼和孟加拉国等亚洲邻国替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效率高的劳动力短缺将使中国的制造业更加缺乏竞争力。

有待提高的生产力

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王晓兵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要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过渡到创新和技术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他强调说:“如果中国无法实现这一点,那么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因某些优势达到一定收入水准,但停留在该经济水准的情况。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国家,因薪资上涨,失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无法与低成本生产他国竞争,也无法进入高附加值市场以及发达经济体的行列。南非和巴西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性国家。

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一两年内中国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高盛公司去年1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有望在2035年左右结束美国长期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这一时间点比此前预测的2050年要早了15年。

中国的领导者可以指引新的方向吗 ?

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王晓兵说:“(政府)必须鼓励创新,鼓励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允许他们积累新的技能,为经济持续增长做出贡献。(政府)还必须保护好知识产权。中国在这些方面正在改进,但他们做得还不够。”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员易富贤认为,事实上4年前中国人口数量已经开始下降,而且目前人口总数只有12.8亿。

不过也有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外界对中国出生率下降的担忧有些过度渲染。因为毕竟中国目前仍拥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商业与经济系主任费舍尔(Doris Fischer)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目前中国法定退休年龄仍然比较低,因为政策可以通过延缓退休年龄还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压力。”

另外中国的养老体系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优越,大多数人都为养老积蓄一生,因此政府不太可能因人口快速老化而负担过重。

相关图集:鼓励生、 限制生、 催着生! 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

多生是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是大力鼓励生育的。50年代初,中国政府禁止非法打胎,严格限定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的条件,并效仿前苏联,给多生多育的妇女以“光荣母亲”、“英雄母亲”的称谓。生孩子达到5个为“光荣母亲”,10个为“英雄母亲”。
少生才光荣:在这种环境之下,中国人口迅速增长。70年代末,中国人口已接近10亿。为了减缓人口增长,中国把控制人口增长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70年代提倡“晚稀少”的政策,即提倡晚婚晚育,拉长生育间隔,只生两个孩子。当时流行着“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说法。
“只生一个好”:相信许多人都很熟悉这句口号。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对少数民族和农村家庭做出了一些例外规定。“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响彻各地,独生子女成为时代独有的现象。
超生妈妈之殇:严格控制出生的政策也让许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计生的血泪故事:被打毒针强行引产、为躲计生迁户农村……对于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在令人捧腹的表演背后,讲述了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一对夫妇为了不被强制计生,而不得不四处流浪。陷入“超生门”的也不乏名人,比如张艺谋就因为超生而交纳了748万元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
一胎政策 :中国在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多年,虽然有效控制住了人口的增长,不过政策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不仅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萎缩的现象也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在《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中国的总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2.1,并且已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该机构呼吁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二胎催生:为了刺激人口增长,扭转劳动力快速老龄化的趋势。2015年,北京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在全面放开二胎之前已经实施了所谓“单独二孩“的政策。它的含义是,父母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试管婴儿:开放二胎的消息让一些父母们动起了再要一个孩子的念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试管婴儿的方法“量身打造”自己未来的孩子。有些医院给患者提供挑选新生儿性别的机会。除了试管婴儿,代孕也成为一些中国大龄父母再要孩子的一个选择。
生育率“向下看齐”:全面二胎开放几年后,似乎效果有限,2016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后,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从2017到2020年连续“四连降”。职业压力、生活成本、养育成本、观念变化等原因都导致中国的生育率下降。
还是三孩好?:为了应对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等问题,今年5月,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再次放宽。中国家庭今后将可生育三个小孩。消息官宣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网友不无讽刺地说道:“这届独生子女真的幸福,可以养4个老人,3个小孩。” 许多人的发言几乎都传达了同样的抱怨:生育率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政策限制,而是养育成本太高。
“低生育陷阱”:中国5月11日公布了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大陆过去10年是19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3%。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财政刺激尚未发挥作用

中国官方已经拿出减税、延长产假和给与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希望鼓励国民生更多的孩子。去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表示政府将推出更多支持性政策。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对阻止生育率降低的长期趋势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家长们抱怨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同时确保子女获得良好教育的经济负担也相当大。

目前在中国照顾子女的重担主要还是在女性身上。中国问题专家费舍尔说:“这对女性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量。她们会说:‘如果我遇不到一个在工作、家庭、照顾子女和老人多个问题上给与我帮助的男性,那我就选择不结婚。’所以政府应该为双职工父母提供更好的照管儿童的社会服务。”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