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T12:02:36.389Z

生育登记改革:不问婚否,不管几孩
(德国之声中文网)四川省卫健委近日发布的《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内容中有重大变化,一是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二是取消了生育数量的限制。
其中第三条规定,"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公民应当在生育前进行生育登记,生育前未登记的,可在生育后补登。"2019年版的规定还只允许已婚夫妇登记生育。
中国的生育登记制度关系到女性获得孕产期医疗服务、产假及生育津贴等福利的给付。开放未婚生育登记政策后,未婚妈妈也可享有相关福利待遇。此外长期以来,生育登记还是户籍登记、孩子将来的入学的前提条件。
新的《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在生育登记过程中收取费用或者搭车收费,不得将生育登记与入户、入学等挂钩。生育登记为即时登记,不得设置前置程序和附加条件,不得以生育登记为名实行审批或者变相审批。

与生育有关的福利保障,不再是已婚女性的专利
四川卫健委:并非鼓励
这个消息得到了中国媒体的报道,称这样做是"将生育登记的重心转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上来,回归人口监测及生育服务本位"。有自媒体总结道,今后在四川"不结婚可以生孩子,随便生几个都可以上户口"。也有人认为未婚生育毕竟是少数,解除这一限制对提高生育率的作用犹如杯水车薪。"提振生育意愿不在于是否结婚,而在于当事人是否有思想和物质准备来实现子女的养育问题。"
周一,四川省卫健委人口家庭处的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称,《办法》并非鼓励不结婚生孩子,而是为了保证"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让其进行生育登记后就享有一些妇幼保健的服务。他表示,"生育登记就是一项纯粹的管理生育人口的工作",涉及伦理、法律的讨论是另外的问题。
官方数字显示,四川是中国人口第五大省,该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七,占全省人口的21%以上。
相关图集:鼓励生、 限制生、 催着生! 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
多生是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是大力鼓励生育的。50年代初,中国政府禁止非法打胎,严格限定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的条件,并效仿前苏联,给多生多育的妇女以“光荣母亲”、“英雄母亲”的称谓。生孩子达到5个为“光荣母亲”,10个为“英雄母亲”。
少生才光荣:在这种环境之下,中国人口迅速增长。70年代末,中国人口已接近10亿。为了减缓人口增长,中国把控制人口增长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70年代提倡“晚稀少”的政策,即提倡晚婚晚育,拉长生育间隔,只生两个孩子。当时流行着“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说法。
“只生一个好”:相信许多人都很熟悉这句口号。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对少数民族和农村家庭做出了一些例外规定。“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响彻各地,独生子女成为时代独有的现象。
超生妈妈之殇:严格控制出生的政策也让许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计生的血泪故事:被打毒针强行引产、为躲计生迁户农村……对于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在令人捧腹的表演背后,讲述了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一对夫妇为了不被强制计生,而不得不四处流浪。陷入“超生门”的也不乏名人,比如张艺谋就因为超生而交纳了748万元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
一胎政策
:中国在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多年,虽然有效控制住了人口的增长,不过政策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不仅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萎缩的现象也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在《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中国的总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2.1,并且已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该机构呼吁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二胎催生:为了刺激人口增长,扭转劳动力快速老龄化的趋势。2015年,北京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在全面放开二胎之前已经实施了所谓“单独二孩“的政策。它的含义是,父母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试管婴儿:开放二胎的消息让一些父母们动起了再要一个孩子的念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试管婴儿的方法“量身打造”自己未来的孩子。有些医院给患者提供挑选新生儿性别的机会。除了试管婴儿,代孕也成为一些中国大龄父母再要孩子的一个选择。
生育率“向下看齐”:全面二胎开放几年后,似乎效果有限,2016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后,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从2017到2020年连续“四连降”。职业压力、生活成本、养育成本、观念变化等原因都导致中国的生育率下降。
还是三孩好?:为了应对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等问题,今年5月,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再次放宽。中国家庭今后将可生育三个小孩。消息官宣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有网友不无讽刺地说道:“这届独生子女真的幸福,可以养4个老人,3个小孩。” 许多人的发言几乎都传达了同样的抱怨:生育率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政策限制,而是养育成本太高。
“低生育陷阱”:中国5月11日公布了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大陆过去10年是19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3%。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医保局:结婚与否不是门槛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死亡人数超过新生儿数量,人口净减少85万,出现了6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而且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持续萎缩,由此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2015年中国放开"独生子女"政策,2021年进而至"三孩"政策。其间一些地方政府也推出了鼓励生育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
因此在对待未婚女性生育的问题上,一些官方部门的态度也转向认可默许。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在回答有关"一些地方发放生育津贴要求提供结婚证等材料"的提问时表示,未婚已育女性办理生育津贴,不需要提供结婚证等材料,"只要你履行了生育保险的缴费责任,在待遇享受方面是没有门槛的"。
(综合报道)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