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2023 - 22:34

「提要」马基雅维利对古罗马共和国大唱赞歌,因为他欣赏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道德。他认为,依据这种道德,才能使个人拥有自由。他在《君主论》中教给君主的统治术,其实是对基督教道德观的批评,因为按照他的想法和政治经验,基督教的道德原则无法统治社会,而一个无法有效治理的社会,会使人失去自由。

问:马基雅维利教给君主的那些统治术明显是非道德的。我们不能信服以作恶实行政治统治是合乎道德的。

答: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马基雅维利教给君主的东西,确实是非道德的。这一点必须强调,否则就会善恶不分。我们都亲身经历过,以实现某个伟大理想而大肆迫害民众的时代,因为我们曾身处的那个来自苏俄的政治制度,其基本意识形态就宣扬,为实现某种所谓理想而必须在现在作出牺牲,哪怕让无辜者流血也在所不惜。徐志摩先生曾说过,“俄国人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个天堂之间,隔着一个血海。人类得渡过这个血海,才能登彼岸。于是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以虚无缥缈的伟大目标,逼迫民众牺牲当下的生活,甚至鼓励他们忍受暴政的欺凌与残害,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因为手段的性质决定了目的的性质,就像科斯特里奥斥责加尔文烧死塞韦特斯时所说的,这不是什么保持宗教纯洁的理想,而是烧死了一个人。《韩非子》中记载了秦国闹饥荒,有人请求秦王把御苑中的蔬菜瓜果拿来拯救饥民,而秦王却以“无功不受赏”为名拒绝了,因为他相信,“夫发王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他这是说,坚持无功不受赏的原则,才能达到保持统治稳定的目的。无功不赏是手段,保证朝廷秩序不乱是目的,所以宁愿让蔬菜瓜果烂掉,也不能拿来救百姓的性命。这就是以一夫之残忍愚顽,置亿万生灵涂炭的范例。暴政之下,统治者提出的所有宏大愿景,远大目标,都是他们用来弱民、欺民、残民的托辞。所以,很多思想者认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布尔什维克的教科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从马基雅维利推崇的那些恶行来看,他对鼓励暴政难逃其咎。

问:但是马基雅维利对共和自由理想的推崇,又是真实的呀。

答:对。所以,我们前面就说过马基雅维利思想的两面性。只说他是邪恶统治术的教师爷,是一个过于简单的判断。其实,如果你仔细研读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你会发现他并不是推崇一种非道德化的邪恶的统治,而是他相信有两类道德,一种是他大力赞赏推崇的,一种是他认为实行有效统治应该避免的,这就是罗马式的异教道德和基督教道德。这种分别体现在他对一个拉丁词Virtu,也就是英文的Virtue的运用和解释上。这个字,现在我们大都把它翻译成“美德”。但是这个词的本意,是生命力、能力、才干,更重要的是在古代,这个词特别用来形容男子汉气概,形容敢于进取、决断的性格。而在基督教的文献中,这个词完全用来表示美德。结果,同一个词却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以撒キ柏林曾明晰地分析过这个词。他说,“那是对两种不同生活理想的区分,因此也是对两种道德的区分。一方是异教徒世界的道德,它的价值是勇气、活力、百折不回、公共成就、秩序、纪律、幸福、力量、正义,它体现在李维从罗马共和国所发现的事情当中。截然对立的是基督教的道德,它的理想是慈爱、怜悯、爱上帝、宽恕敌人、轻视现世幸福、相信来世,相信个人灵魂得救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柏林认为,在马基雅维利心目中,基督教的道德无法实现一个长治久安,满足人类各种自然需求的社会,我想这是很自然的,因为马基雅维利亲身与几任教皇打过交道。从这些基督世界最高领袖身上,他看到的全是狡诈、贪婪、残忍,他们不但自己不能彰显基督的价值追求,反而完全背道而驰。马基雅维利发现,凡是这些教皇取得成功的地方,必是他违背基督教道德的时候。

问:这就是他会去推崇异教道德的原因吧?

答:对,而且马基雅维利还有一层思考,他多次提到,fortune命运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所谓命运的眷顾就是你敢于决断,有勇气去争取。命运不会自然主动地去照顾你,所谓运气好,就是一个人靠勇气与自由的意志去争取他的追求。所以他说,“命运左右我们的一半行为,而剩下的一半则由我们自己来支配”。命运这个词是阴性的,所以马基雅维利说,“命运就如年轻女子,要年轻人不计后果的激烈行动才会征服她”。而这种征服命运的力量Virtue也就是美德,我想听友们应该明白马基雅维利的用心。他把力量、征服这些建功立业的行动看作是美德,所以他认为教君主以恶行来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并不违背美德。只是,它不是基督教的美德。

问: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基督教的美德似乎更为社会接受。

答:没错。听友们或许还会记起我们在《法国思想长廊》中介绍过的一位天主教哲学家马里旦。他就痛批马基雅维利,因为他认为,用马基雅维利的这套政治哲学治理社会,必然会导致弱肉强食、背信弃义、阴谋诡计,必然会导致政治领域的非道德化。马里旦是联合国人权宣言的起草人,他提倡的仁爱、正义、公平、宽容这些价值,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给听友们介绍马基雅维利力求客观地指出他思想的矛盾,让听友们知道,这位大名鼎鼎或者说是声名狼藉的人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鼓吹邪恶之人,对现实社会的政治活动,他有相当深入和清醒的思考。在我看来,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他没有反思伦理学中理想主义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的目的论之间的差别。伟大的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指明,道德只需要实践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可以通过经验来证明,伦理学要回答“我应当做什么”,这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康德的理想主义义务论提出的“绝对律令”是道德哲学的基石,“人是目的”就是一条绝对律令,一切人权的律条都出自它。而功利主义的目的论,却使用假言判断来证明行为的合理性,它强调“为了实现A,必须去做B”,例如“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是以一个无法证实也不能在道德上加以判断的虚幻的目标来证明,继续革命这样的一个手段是合理的。同样,这个手段是邪恶的还是良善的,并未加以证明,结果手段就成了目的,手段的邪恶就造成了目的的邪恶。马基雅维利对君主的教诲,就是这种目的论的思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是现代人类文明所不接受的。

好,我们今天结束了对马基雅维利的介绍,也结束了对文艺复兴时代的介绍。下面我们要跨越英吉利海峡,到大不列颠去游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