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3 - 17:12

随着中国政府新冠清零政策解封,2023年的农历新年是新冠疫情爆发三年以来首个旅行限制大幅松绑的春节。因为疫情而中断三年的两岸小三通也在中国大陆春运启动的同时,有限度重启。但相关谈判遇到的困难折射出曾令台海两岸关系热络发展的大三通如今面对的困局。新冠防疫措施无疑为两岸通航增添了新的阻碍,而北京不断对台湾进口产品发布禁令也令两岸通商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今天的公民论坛专题节目邀请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WTO中心副执行长李淳先生,为我们盘点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的两岸经贸往来。

防疫解封,通航限制尚未松绑

法广:李淳先生,您好。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是中国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台海两岸的小三通是否随中国防疫政策解封而复航。相关谈判进展不是很顺畅。其中症结表面上还是防疫,但这是否是唯一原因?其中困难是否也反映着两岸目前微妙的关系?

李淳:“台湾目前对中国大陆的开放政策基本上是比照西方主要国家(包含日韩) 目前的作法。目前的官方理由当然是以防疫为主。但这其实也不单纯是因为中国确诊人数爆发增长。最根本的问题是现在资讯非常不透明,我们对中国整个疫情爆发的情况,包括确诊率、走向预测、特别是重症和死亡人数等数据(都不很了解),目前中方提供的资讯,(令人)无法评判疫情严重程度。这是为什么台湾对从中国入境的旅客采取比较严格的做法的最重要原因。”

“未来,假设中方资讯提供更充分,再加上疫情可能在中国农历年后趋缓,我相信台湾也会观察,也会像其它国家一样,逐渐松绑。”

“至于您提到台湾会不会因为两岸情势,采取相对不友善的作法,如果我们退一步来看,其实目前两岸在人员往来和流动议题上,主要的限制措施不是来自台湾,而是来自北京方面。2016年蔡英文总统上台后,中国就采取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中国人民来台湾观光旅游的措施。这种限制措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松绑。所以,中国大陆旅行团基本上无法来台湾,但其中原因不是台湾不欢迎他们, 而在于他们在中国拿不到所谓的入台证!要知道中国和其它国家不一样,入境需要签证, 它的人民出国也需要许可。中国就通过这个出国许可,也就是入台证,实行控制,导致目前大部分旅行团都无法成行。这是过去几年来我们看到好像双方人员往来显著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当然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

农产品出口只占台湾两岸贸易1%

法广:两岸自2008年起,基本实现了三通,也就是通航、通商、通邮。通航现在不顺畅,但通商方面好像也出现不少困难。只是去年12月,北京方面就先后宣布暂停进台湾水产品、酒类,还有不少商家的食品的进口。此前还有停止凤梨等水果产品进口等等。整体而言,受到暂停进口的主要是农产品。这些禁令对台湾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李淳:“目前为止,这些中国禁令在台湾产生的实际影响远远低于在心理上引发关切的程度,因为台湾本来就不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出口大概占台湾整个对中国出口1%!这就是说,假设中国全部禁止台湾农产品进口,对台湾对中国出口影响也就是1%。从经济角度看,一个百分点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更何况目前还没到这种最坏情况。但是它在台湾引发的心理上的震撼远超出这一个百分点的影响。这种震撼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台湾企业会担心:下一个被制裁的对象是谁?另一方面是台湾政治方面,它特别引发反对党质疑政府无力处理两岸紧张关系,导致台湾非农产品部门担心未来会不会也面对这种制裁问题……当然,所有这些都还是假设性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但是因为台湾有些产品,比如液晶显示器,还是比较集中出口大陆,所以大家很自然会把农产品的经验,延申到对其它产品的担心。”

“总之,制裁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的不确定感,远远大过实际的经济影响。更重要的是,就如同中国对其它国家的经济制裁,经济制裁通常是在初期阶段可以达到效果,而且,一个很重要条件是,相关被管制产品无法找到替代市场。一旦有替代市场,这些管制或禁令的效果就会迅速下降。以台湾为例,台湾的凤梨现在已经转到日本或其它比较先进的国家,虽然历经一段调整期,但现在看起来,出口已经慢慢回到原来的比例。这是一个好的例子。”

台湾非农企业加速新市场开发

李淳:“一般来说,农产品比较不容易移转市场,因为这会涉及到一些饮食习惯或距离等具体问题,但是对于制造业,移转市场的空间就相对大很多。所以,目前为止,在政治或心理上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因为我们对大陆出口大部分是非农产品,而在这些领域,假设面对禁令,他们也相对会比较有办法去处理。”

“但这些措施也会带来正面效应,也就是会让台湾企业更有警觉心,他们会比较主动的愿意去分散市场,降低对中国出口集中的问题。过去,台湾政府一直在警告企业: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是,因为中国大陆市场很大,商机很高,利润很高,所以,在没有发生这些(制裁)事件之前,台湾企业移转速度比较慢。经过这几年农产品的禁令,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改变是,企业警觉到这些问题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就比较愿意加速新市场开发。可以说,这是这几波农产品禁令带来的加速产品市场争占的一个正面意义。”

台湾对大陆出口近半为半导体业产品

法广:北京方面不断推出这类带有威慑性的措施,那这些贸易阻碍对中国大陆经济没有任何影响么?两岸经贸往来,对于大陆来说,只是政治意义吗?

李淳:“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中国目前的经济胁迫对台湾的实际影响非常有限的原因。如果我们看去年的数据,中国大陆加香港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合计在一起(我们就全部视作出口中国),占台湾对外出口的38%,比例非常高,而且是非常单一的出口市场。所以,从理论上看这些数字,人们会感觉台湾暴露在很高的经济胁迫的风险之下。但是,如果仔细看台湾出口产品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概有一半是半导体行业产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台湾是一种半导体出口结构。这些台湾半导体出口,就像进口原油一样,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原料的来源。过去几年,中国大陆进口晶片的金额,已经是等于中国进口原油加粮食的总合。所以,我们可以说晶片是中国最大的需要仰赖进口的原料。那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中国把制裁措施延申到台湾的晶片出口的话,这对中国经济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只是晶片短缺,它也会加速现在已经开始动摇的投资人信心,和供应链移转速度。举例来说,去年富士康郑州工厂因为新冠清零政策引发劳工抗议、罢工等等,已经让苹果、富士康等企业加速移转。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台湾的晶片出口出现一些紧张,那必然会让苹果公司、让富士康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加快分散产地,以避免这样的风险。”

“晶片之外的台湾出口产品中,还有很多是比如机械类,或石化产品。也就是说,台湾出口中国的产品中,有一半产品集中对中国出口的比重相对比较低:中国大陆是重要市场,但不是唯一市场。”

“总结来说,从台湾出口结构和内容来看,假设中方扩大经济制裁,其效果伤台湾的程度可能会低于伤自己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从台湾的角度,大家没有感觉压力特别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也正因为它知道如果扩大制裁,就可能出现伤到自己比伤到台湾还重的情况,所以目前没有看到中方有要扩大对台湾农产品以外出口制裁的迹象。所以只能说,假设中国要扩大制裁,那确实可能影响它的经济,但也因为这种经济影响巨大,所以它也可能在决定扩大的时候,会再三考虑。目前没有这样的迹象。”

台商回流,对美出口大幅增长

法广:台商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环节。目前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大陆台商现在处境如何?台商大陆投资回流是否形成规模?

李淳:“台商投资回流的情况非常明显。第一波投资回流的产业类别比较集中在受到美国特朗普总统年代关税制裁的对象。因为美中台三边在过去是一种三角供应链关系:美国企业下单给台湾企业,台湾企业生产的地点移到了中国大陆,在中国生产后,出口美国。但中国制造产品出口美国要被课征贸易战关税的时候,供应链就会开始调整,台商会考虑是否应当转移到不需要面对贸易战关税的地方。移转最立即可及的地方,就是台湾,因为大部分在中国生产的台湾企业,比如鸿海集团,或者广达电脑,他们在台湾仍然有一定的厂房基地,恢复在台湾生产的速度会很快,不需要再去找地点等这些复杂的过程。所以,第一步回流台湾的企业都是这类企业。”

“这种回流反应在哪些方面呢?这些产品以前是台商在中国生产,台商回流台湾就带来台湾对美国出口显著增长:原来的Made in China出口美国,现在回流,变成Made in Taiwan出口美国。美国近几年再度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国!每年的出口成长大概都在10%到30%左右!(法广注:根据台湾财政部统计处2022年2月23日的进出口贸易数据,2021年,台湾对美国出口突破历年新高,达657亿美元,年增29.9%,是连续第五年呈现正增长。根据美国在台商会引述的美国官方数据,2018年到2021年间,台美双向货物贸易总额成长达50%,使得台湾在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的排名每年上升一个名次。)通常在贸易往来中,很难看到一夜之间增幅如此大的情况。其中最重要原因当然就是台商回流。这是台商回流的一个证据。台湾经济部当然可以列出有多少千亿台币回流,作为佐证。但我觉得出口美国的大幅成长是一个很直接的证据。”

2023:紧张大格局下微现松缓?

法广:2023年刚刚开始。您认为,新的一年里,两岸经贸往来,有可能出现什么新的变化么?您如何看这一年两岸经贸往来的前景?

李淳:“我觉得两岸经贸往来还是会处在一种关系持续紧张的态势下。主要原因之一是台湾很快就会进入总统大选模式。过去,中国对于这样的场合,当然比较……不希望台湾有任何误判,也希望创造出对中国比较有利的结果出来。现在执政的是民进党。大家都知道中国大陆不喜欢这样的政党继续在台湾执政。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紧张仍会是两岸关系主轴。”

“但话虽如此,我们也感觉美中两国在2023年会相对有更多的对话,对抗的程度可能会稍有缓解。美方已经讲过,双方的战略竞争关系不会改变,但是要管控冲突风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很快可能也要访问中国,等等。”

“同时,我们也看到,习近平新年谈话,还有国台办新主任宋涛最近的谈话,好像让人感觉有一些柔软表达的倾向。习近平在新年讲话中,没有特别谈到诸如“统一”、“武统”等话题,而是谈到两岸“相向而行”等。所以,有人观察认为,中国今年可能会在威吓的同时,也以相对软化的、比较有弹性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所以,我的预判是,虽然两岸仍然在紧张的大格局下互动,但或许2023年,两岸关系会比2022年稍有缓解。”

 

2008年两岸三通启动曾推动两岸关系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尴尬的国际地位也令台湾扩展与亚太近邻经贸往来的空间有限。但中美战略竞争也正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产业链重组,台湾以它在晶片产业的实力在其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如果说特朗普任下的中美关税大战曾推动不少台商投资回流的话,李淳先生指出,拜登政府对中国祭出的“晶片禁令”无疑对台湾对大陆的晶片出口产生影响,也令台商无法接受大陆企业委托。台湾持续被排挤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形塑的区域贸易互惠往来之外,但李淳先生相信,台湾国会外交近年取得的重要进步应该可以有利于台湾与欧盟经贸关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