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1/2023 - 00:36

法国蒙田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周五在法国世界报论坛栏目发表文章认为,欧洲国家和欧洲企业必须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汲取教训,要准备好在中国对台湾海峡发动进攻或封锁的情况下做出协调一致的反应。

杜懋之首先问道,如果中国在台海挑起军事危机,欧洲会怎么做?他说,我们不能肯定,欧洲是否会像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那样,立即做出雄心勃勃的集体性的回应。

然而,就台湾海峡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欧洲人现在更加现实了。不久前还认为台海军事危机是一场大冒险、代价将是天文数字的那些对局势最乐观的人,现在他们明白了,台湾海峡再次发生冲突是有可能的。他们知道了在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政治是高于经济的,他们也看到了习近平在2022年8月进行的包围台湾的军事演习。他们注意到,由于习近平和普京对国际秩序有着共同的愿景,习近平默许了俄罗斯的入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最近不是称俄罗斯是反对强权政治和恐吓行径的“进步力量”吗?

杜懋之认为,对欧洲来说,中国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不应该被低估。从美国方面传出的很多令人不安的言论说,最早在2023年至2024年,也就是台湾总统选举期间,就有开战的可能,或者是在2027年,这时中国军队将会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习近平的大战略

杜懋之表示,这些预测并不是基于对习近平意图的充分了解。确实,美国人正确地预测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但这是基于和普京的直接互动、基于对俄罗斯军队的部署的观察,说不定还有通信的拦截。而今天,就武力统一台湾的时间表,是2024年还是2027年,我们没有任何可以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相提并论的信息,上述的预测是对中国如何就台湾民主做出反应的猜测,甚至是对习近平大战略的总体理解,不是可靠的情报。

但是,胁迫性措施就不是虚构的了。2019年以来,中国空军经常入侵台湾防空识别区、定期越过台海中线。这些军事动作一方面为可能的进攻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试图让台湾社会及其外部支持者们泄气。

与此同时,北京对台政策中的魅力成分已经退居到幕后了。可是,北京和台北之间仍然相互依存,两岸之间的贸易在2022年很可能会超过2021年的创纪录的1880亿美元。但是,围绕着经济一体化的政治势头已经减弱。过去五年,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减少了一半。中国在台湾外贸中的份额固然很高,但正在下降:从2021年的25.2%下降到2022年前十个月的22.7%。真正的多元化正在台湾生根发芽,现在台湾更多地把眼光转向了越南、印度、美国和日本。

使用胁迫性措施

杜懋之表示,正是因为台湾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中国可能会以突然的“灰色地带”行动的形式扩大使用胁迫措施,而不是入侵。正如一位中国专家最近所说,“台湾就像是一个水晶杯:我们要的是杯子,而不是碎片”。

目前,中国军队从未越过台湾领海和领空。海峡中线和防空识别区都不是边界。当然,北京也是不承认台湾的“边界”的。但中国尊重台湾政府划定的基线十二海里。

至于另一种可能即中国对台湾进行封锁,许多观察家持怀疑态度:因为,中国的主要港口上海港、宁波港或天津港都依赖自由航行。另外,对台湾进行封锁也将直接影响到法国,因为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向台湾供应澳大利亚的天然气。

关键是规划

杜懋之还认为,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在胁迫方面比在利诱方面有更大的回旋余地。面对印度、日本、菲律宾或越南,习近平选择的总是算计过的风险,这带来的受益不算多,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还需要更好地衡量台湾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反应。因为乌克兰战争的教训是:判断失误的代价是高昂的。

杜懋之表示,欧盟已经开始就各种可能的情景进行集体性的规划。他认为,对欧盟来说,重要的是,要缩小面对台湾欧洲各国之间的分歧。他说,一旦发生危机,欧洲将面临的选择是:或者制裁,或者不作为。如果制裁的话,会导致中国的反制裁;不作为的话,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台湾海峡上任何的航行瘫痪,即使是短暂的瘫痪,都会对半导体供应链和金融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正是因为不存在零成本的路径,所以事先进行规划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