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步履蹒跚,此前动态清零政策结束
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降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最初暴发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凸显出,在中国政府突然取消动态清零政策后,国内来势凶猛的感染浪潮造成了广泛的经济动荡。
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7.0,为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在华中城市武汉首次发现新冠病毒。
相比之下,涵盖服务业和建筑业活动的官方非制造业PMI表现要糟糕得多,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该指数从11月份的46.7降至41.6。这也是自2020年2月创下历史低点以来的最差表现。50为该指数的荣枯分水岭。
综合来看,上周六公布的低迷数据让人们得以首次一窥中国政府突然取消严格防疫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让2022年最后一个月经济迅速转好的希望落空。花旗(Citi)经济学家在上周五致客户的报告中写道,中国第四季度GDP同比可能仅增长1%。
中国从11月开始取消大规模核酸检测、隔离和封控等动态清零措施,并于12月7日取消了国内大部分剩余的防疫措施,这导致新冠感染人数激增,使国内资源紧张的医疗体系承受重压。
上周早些时候,中国在自我封闭三年后向重新开放边境又迈出一步,宣布从2023年1月开始取消对入境人员的所有隔离措施,这引发了一波机票抢购潮。
尽管取消抗疫限制措施消除了一个经济不确定性来源,但从上周六公布的数据来看,对许多企业而言,这个冬天将充满挑战。
12月衡量工厂生产、新订单总额和新出口订单的制造业PMI分项指数都较11月陷入更深的收缩区。与此同时,服务业活动进一步萎缩,1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从11月的45.1降至39.4。
中国的工厂正面临暂时性的劳动力短缺和物流堵塞,这些都干扰了供应链,许多专家预计,在1月底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全国范围内新冠感染激增势头才会达到顶峰。
特斯拉(Tesla Inc., TSLA) 12月下旬暂停了其上海工厂的生产,延长了这家按产量计算其最大工厂的八天停产计划。该电动汽车制造商正面临工人和供应商人员新冠感染激增,以及全球对其汽车需求减少的处境。
虽然许多工厂的运营受到疫情冲击,但一些企业已开始逐渐恢复生产,只是产量仍低于取消限制前的水平。在拥有苹果公司(Apple Inc., AAPL)全球最大iPhone组装厂的郑州,据分析人士和参与供应链的人士说,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 Group)郑州园区产能已恢复约七成,iPhone Pro机型的等待时间已缩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上周四说,北京、天津、成都的新冠疫情高峰已经过去。这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区恢复速度不同。
根据数据提供商万得(Wind)统计,在截至上周四的七天里,北京、武汉和西安的平均地铁乘客量较之前一周分别增加了70%甚至更多。但在上海和深圳等南方城市,按这个指标来看的同期地铁乘客量有所下降。
经济学家们还指出,国内航班和假日预订量有所上升,大城市交通拥堵更趋严重。这些都表明防疫限制措施取消以来消费者需求和出行逐渐恢复,尽管可能不太均衡。
由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整理的一项中国中小企业活动指标显示,12月份制造商活动有所回升,但服务行业活动下滑没有缓解。渣打经济学家在12月20日的一份报告中告诉客户,只有酒店和餐饮业是例外。随着新冠检测要求取消,人们开始尝试外出,这些行业明显回暖。
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除了面对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放缓,严格的防疫措施和房地产行业的长期低迷也令中国经济承压。
民间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新建住宅销售继续下降,为连续第18个月同比走低。行业数据提供商克而瑞(China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Corp.)称,中国前100大开发商的销售收入减少31%,降至约980亿美元。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总收入同比下降42%。
出口在过去三年大部分时间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受乌克兰战争和全球央行加息抗通胀的影响,11月份中国出口下降速度达到两年多来之最。
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了3%。这意味着全年增长率将大幅低于5.5%左右的官方目标。经济学家目前预计,不包括新冠疫情首次暴发的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创数十年来最低水平。
上周早些时候,中国国家统计局将2021年经济增长率从2022年1月份公布的8.1%修正为8.4%,这一增幅将使中国2022年GDP增长更加相形见绌。
在上月早些时候结束的一次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最高领导层采取了更加务实的基调,承诺明年将重新侧重促增长和重振内需。《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正在主持起草一项2023年实现经济增速超5%的计划。
为在2023年提振国内经济,中国财政部上周四表示,将增加财政支出,大规模实施减税降费,以支持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上周五承诺支持扩大内需,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以促进增长和就业。
“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中国央行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过去一年,由于通胀在掌控之内,中国基本上是依靠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来扶持经济,中国也未像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加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国家的重新开放,促使多家跨国投行在最近几周提高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高盛(Goldman Sachs)现在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该行之前的预测是4.8%。摩根大通(J.P. Morgan)将增长预期从4.0%提高到4.3%,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预期从5.0%提高到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