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專家表示,中國可能運用先進的人工智慧(AI)技術導引進入美國的偵察氣球;但嘗試將它擊落,恐怕無法如願讓它「砰一聲爆裂」,甚至不清楚運用地對空飛彈有沒有用。

法新社報導,美國國防部發現,侵入美國領空的第一顆中國偵察氣球飛越敏感的彈道飛彈發射井所在地。五角大廈並表示,後來在拉丁美洲也發現第2顆中國偵察氣球,但未揭露確切地點。

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報導,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推測繪製的第一顆中國偵察氣球飛行路徑,估計它4日會飛到北卡羅來納州上空。

華府智庫「馬拉松倡議」(The Marathon Initiative)的偵察氣球專家威廉‧金(William Kim)告訴法新社,氣球是很有價值的觀察工具,因為不容易射下來。

他表示,第一顆中國氣球看起來像一般的氣象氣球,卻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徵。

它擁有相當大且顯眼的「酬載」,即一組靠大型太陽能板供電的電子設備,用於導引方向和情蒐。此外,它看起來也有美國軍方尚未用於航空的先進操控方向技術。

威廉‧金表示,運用人工智慧科技,就能讓氣球自行調整飛行高度、導引到想要去的地方,只要透過AI辨讀氣球周遭的空氣變化。

他說:「在過去,你要不得用繩繫,不然就只能讓它升空隨風飄。但不久前隨著AI科技進步,已可讓氣球不必擁有自己的移動系統,只靠調整高度就可以控制飛行方向。」且氣球可以還可以跟總部進行無線電通訊。

而「如果根據其中一種理論,這顆氣球的重點在於監視(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就不一定有必要指示它調整所在位置」。

那麼為何美國不能將它擊落?

威廉‧金解釋,擊落氣球不像聽起來那麼容易。「這類氣球裡充了氦氣。...它不像興登堡號(Hindenburg,1937年在空中爆炸起火的知名德國飛船),不是直接對它射擊,然後它就會陷入火海。」

「如果你真的把它打出破洞,它只會類似非常緩慢洩氣。」

威廉‧金想起1998年加拿大一顆失控氣象氣球的例子,當時加國空軍出動F-18戰鬥噴射機嘗試將它擊落。

「他們對這顆氣球發射了1000枚20毫米砲彈,它還是花了6天才終於落地。這種東西不是你對它射擊時,就會爆炸或碰一聲爆裂。」

他還表示,如果運用地對空飛彈也不清楚有沒有用,因為這類飛彈的導引系統設計,是以擊中迅速移動的飛彈和航空器為目標。(譯者:何宏儒/核稿:張正芊)11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