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研究院24日舉行「俄烏戰爭週年:兩岸與國際大變局」座談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右3)表示,這場戰爭最重要影響之一是美國政府警覺必須要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攝 112年2月24日
國策研究院24日舉行「俄烏戰爭週年:兩岸與國際大變局」座談會,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右3)表示,這場戰爭最重要影響之一是美國政府警覺必須要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攝 112年2月24日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4日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週年,學者專家說,這場戰爭最重要影響之一是美國政府警覺必須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台灣應尋求加入印太區域安全對話機制,確保區域穩定。

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及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今天舉行「俄烏戰爭週年:兩岸與國際大變局」座談會,多位專家學者發表看法。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對北京而言,無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結果為何,絕不可能放棄對台動武的選項,但可能會調整動武的實質形式。

林正義指出,若烏克蘭被打敗將是美國與西方國家的一場災難,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可進一步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維持侵略態勢,這會間接鼓勵北京領導人對台灣的冒險行動。

他說,若俄羅斯失敗,將對中國產生遏阻對台動武的省思較大。因此烏克蘭戰爭對中國的最重要影響在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警覺美國必須要提早因應「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林正義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美國更注意中國威脅台灣,拜登政府一方面持續讓更多國家表態支持「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增加在沖繩、台灣、菲律賓呂宋島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

他說,烏克蘭戰爭使中國對台的武力統一,受到更多的外在阻擾因素,讓北京領導人不得不承認台灣安全的情勢,受到更多的國際支持。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指出,中國在俄烏戰爭後對台態度仍強硬,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不論是與拜登和蒲亭通話,都一再表明對俄羅斯以外交談判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期望,將俄烏戰爭視為「外交問題」,然而對於台灣,則是始終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他國無權干預。

劉世芳提到,面對強權威脅台灣安全,總統蔡英文去年表示,周邊國家共同合作和對話不可或缺。

她說,面對中國施壓台灣、片面改變現狀、擴大海權,台灣應尋求加入印太區域安全對話的機制,和包含北約在內的民主陣營對話,確保台灣民主和平、經濟發展,使台灣之「不統」成為區域穩定的要素之一。

另外,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是從軍事領域分析指出,蒲亭近日揚言退出「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擺出不惜動用核武的姿態。

他說,不過蒲亭之舉比較像是預告性措施,如同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宣告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Treaty, INF)等限核武機制,並非發動核戰的門檻。

蘇紫雲認為,預估蒲亭主要是擺出強硬態度,除了期望威嚇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外,與俄國2024年大選的內部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他說,另由於當前美國與歐洲國防工業重新盤點各類裝備、彈藥的生產能量外,也額外開啟台灣與美方或其他國家增加合作機會的可能。

蘇紫雲表示,因美國與台灣合作生產部分裝備符合近年國際國防企業水平分工的趨勢,可加速武器裝備生產、並降低成本。(編輯:曹宇帆)1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