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örg Strohschein
2023-02-11T07:25:00.714Z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目前仍被排除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之外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很痛苦,但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我站在乌克兰这一边,现在不是与俄罗斯运动员握手言欢的时候,这是不道德的”,拉脱维亚奥委会(LOK)运动员协会主席冈塔·拉迪赛娃(Gunta Latiševa-Čudare)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这位27岁的运动员目前在为巴黎奥运会做准备。最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出的有关允许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世界最大体育赛事的建议,让她感到不寒而栗。

由于俄乌战争还在继续,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被排除在国际赛事之外。除了包括网球在内的极少数例外项目,运动员以中立身份参与也是不被允许的。乌克兰威胁将杯葛2024奥运会,除非俄罗斯及白俄罗斯不被允许参加。

拉脱维亚:俄罗斯必须被孤立

对于代表拉脱维亚参加2014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短跑运动员拉迪赛娃来说,是否允许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参赛不仅仅关系到她的个人立场问题。相反,她在其中看到了更广泛的政治层面的意义,而这损害的不仅是她的国家——直接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的拉脱维亚,也会损害整个波罗的海地区。“2022年2月24日之后,我们拉脱维亚人不再感到安全,我们记得前苏联时期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拉脱维亚运动员拉迪赛娃不愿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握手

“必须竭尽所能阻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不能阻止战争机器,但我必须以某种方式影响它,”拉迪赛娃说道。

在这一点上,她也得到了拉脱维亚政府最高层的支持。拉脱维亚外交部长林克维奇斯(Edgars Rinkēvičs)强调说:“允许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下一届奥运会的提议是不道德的和错误的。”如果俄罗斯继续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它必须被孤立。林克维奇斯认为,“像所有的暴政一样,俄罗斯将体育服务于政治目的。国际奥委会不应该成为俄罗斯宣传企图的同谋”。

在一份由国家奥委会主席蒂克默斯(Zorzs Tikmers)签署的详细声明中,拉脱维亚奥委会明确表示:“拉脱维亚国家奥委会的立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根本上保持不变——只要乌克兰战争继续,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以任何身份参加奥运会都是不可接受的。”

丹麦体育部长恩格尔-施密特(Jakob Engel-Schmidt)赞同这一观点。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Kaja Kallas)也威胁说,如果允许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参与,那么爱沙尼亚将抵制2024年奥运会。“让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参赛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下一步就会是抵制措施。”

国际奥委会谴责抵制参赛的威胁

国际奥委会认为,抵制参赛的威胁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抵制参赛违反了《奥林匹克宪章》,《宪章》规定所有国家奥委会都有义务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有可能允许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参赛,前提是以中立身份。不过,目前尚未对此做出任何决定。

延伸阅读:人权组织谴责国际体育机构奖励威权制国家

国际奥委会解释说,中立身份的运动员必须证明他们“对其国家及国家奥委会没有任何身份认同”。至于运动员要如何证明自己的中立身份仍有待讨论,但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国际奥委会也提到,在与各协会及运动员代表协商讨论后,“绝大多数参与者”都表示支持这一举措。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 2014 年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

“如果我们能确定运动员的中立身份,这可能成为一个解决方案。如果一名俄罗斯运动员从战争一开始就没有接受过俄罗斯政府的任何资金或支持,并谴责了他们的罪行,那么我们可以考虑与其同台竞赛,”拉脱维亚运动员发言人拉迪赛娃说。“但事实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在利用其运动员来打造宣传机器,为乌克兰战争火上油。他们是政府的武器。”

巨大的政治阻力

和拉脱维亚一样,北欧体育联合会也一致反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乌克兰的战争局势并没有改变,”北欧国家奥委会、残奥委会和体育联合会在一封致国际奥委会等机构的联名信中写道。这封联名信由来自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奥兰、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的协会负责人签署。

巴黎市长伊达尔戈

巴黎市长伊达尔戈 (Anne Hidalgo) 公开反对俄罗斯运动员在当前形势下参加在法国首都举办的奥运会。她在法国新闻广播电台(franceinfo)节目“8h30”中表示,“只要乌克兰战争仍在继续”,她就不希望有俄罗斯运动员参赛。

由此可见政治阻力相当大。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直接接壤的波兰,无法想象各自国家的运动员将在巴黎相遇。 “我们希望奥运会在没有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的情况下举行,但不能没有波兰人、乌克兰人或拉脱维亚人,”谈及可能抵制巴黎奥运会,波兰体育和旅游部长博尔特尼祖克(Kamil Bortniczuk)在接受RMF FM电台采访时表示,“俄罗斯队从未保持过中立,将来也不会。如果国际奥委会认为这一次会有所不同,那么他们就太天真了。”

俄罗斯的宣传机器

博尔特尼祖克认为,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体育是宣传机器的一部分。 “我们在非正式会谈中指出了这一点,”他说道。 很显然,他认为还有其他更强硬的应对措施。“我认为最后通牒是我们手上最强硬的一张牌。如果没有其他选择,我们会使用它。我认为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让国际奥委会进行自我反省。”

欧洲40位体育部长周五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奥委会的参赛建议。波兰体育部长博尔特尼祖克说:“我认为我们应该着重强调,允许俄罗斯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将是俄罗斯人的胜利。” 无论如何都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在周五的会议上,35个国家向国际奥委会发出联合信号:反对在某些条件下允许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重新参加比赛和奥运会的计划。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历史上的抵制奥运会行动

1936年柏林奥运会:希特勒领导的纳粹政权上台之后,将1936年夏季奥运会办成了宣扬“雅利安人种优势论”和纳粹政治主张的舞台。对这场奥运会的联合抵制行动其实并未成功。虽然不少欧洲国家曾计划拒绝参加,争取将比赛改在巴塞罗那举行。然而西班牙内战导致这场本应与柏林奥运会分庭抗礼的赛事在开幕前夕被迫取消。最终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派运动员赴柏林参加了比赛,真正抵制的只有西班牙、苏联和一些犹太运动员。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有8个国家代表团出于不同的原因拒绝派代表参加第16届夏季奥运会。埃及、伊拉克、柬埔寨和黎巴嫩是因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埃及遭以色列、英国和法国入侵而宣布不参加本次奥运会。 荷兰、西班牙和瑞士为抗议苏联镇压匈牙利革命而采取抵制。而中国则是因抗议台湾作为“中华民国”参赛而宣布抵制。此前,国际奥委会作出了允许“中国奥委会”和“中华民国奥委会”同时参加第16届奥运会的决定。
1964年东京奥运会: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满中华民国以“中国”名义参加,因此抵制本届奥运会。 印尼因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台湾方面派出了80人的代表团赴东京参赛。朝鲜当时因为国际奥委会不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宣布抵制以示抗议。这一年,南非因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而未被邀请。之后的几届奥运会上,南非也一直缺席,直到结束种族隔离政策之后,才在1992年被允许重返奥运舞台。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也是导致大量非洲国家缺席本届奥运的原因。为了抗议曾率领橄榄球队访问南非的新西兰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联合抵制本届奥运会。 作为主办国,加拿大政府禁止中华民国代表团以其国旗国号入境参赛,并要求以“台湾”名义参赛。台北方面对此表示拒绝,在沟通无效后宣布退出奥运会。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80年3月21日,为抗议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行为,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宣布美国将抵制本届奥运会。美国的决定得到全球50多个国家的响应,包括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和中国。这使得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与本届奥运会,仅占到具有参赛资格国家和地区的五分之三。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这次奥运会的抵制行动也是冷战的产物。在美国等国抵制1980年后,苏联和东欧集团以及朝鲜、越南、古巴等共产主义国家都集体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以示报复。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这场奥运会,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块奥运金牌。
1988年汉城奥运会: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遭到联合抵制的奥运会。韩国首都汉城(今译为首尔)在争取到主办权后,朝鲜要求与其合办,但韩国不同意比赛项目在朝鲜举行,两国未达成共识,因此朝鲜抵制比赛。朝鲜还被认为在之前的1987年制造了大韩航空飞机爆炸事件,以阻挠奥运会举办。最终,朝鲜、古巴、尼加拉瓜、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塞舌尔和马达加斯加未参加本届奥运会。
没有抵制,但有争议: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召开前,世界各国以及不少的国际组织亦就如人权、藏独、两岸问题和环境等提出质疑,引发起不少的争议。尽管如此,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内的多国领导人都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也在这届奥运会上凭借主场优势,夺取金牌榜榜首。
2014年索契冬奥会:这次在俄罗斯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也没有遭到抵制,但也是政治色彩颇为浓厚的一届奥运会。筹备工作因为西方对俄反同性恋法以及该国人权纪录和其他问题的指责而蒙上阴影。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联邦总统高克和不少欧洲主要国家首脑都缺席此次冬奥会。
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1年12月6日美国宣布,鉴于人权问题,将对北京冬奥会实行外交抵制。拜登政府将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但运动员参加比赛不受影响。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也跟着宣布将不派外交官出席北京冬奥。澳大利亚强调决定与中国人权问题与双边紧张关系有关,但新西兰则强调其决定与美国无关。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将不会出席冬奥会,但他的一名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美国宣布其决定之前总统就没有计划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