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生物质塑料新技术闪现 贝壳和大米成原料
【共同社2月20日电】在减少塑料垃圾渐成全球潮流的背景下,利用很难废弃处理的扇贝贝壳、不宜食用的陈米等为原料制造生物质塑料的新技术纷纷出现。这种塑料不仅环境负荷低,还有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日本政府对此持鼓励态度,但尚未达到目标,专家指出“认知度偏低是痛点所在”。
“我们一直在对贝壳的利用进行试错,终于取得了成果。”扇贝捕捞量在全面数一数二的北海道猿払村村长伊藤浩一如是说。他拿着一顶用含贝壳原料的生物质塑料制成的“扇贝安全帽”笑道:“希望在面临同样课题的地方中成为先驱者。”
猿払村加工扇贝时所产生的贝壳全年有1万~1.2万吨。当地人将贝壳铺在农田等处的地下水道使排水畅通,但需求并不稳定。
大阪市的塑料制造商“甲子化学工业”得知这一情况后,想到了使用“保护身体不受外敌入侵的贝壳”,能否制作“保护渔民的安全帽”?他们将猿払村提供的贝壳粉碎,与废弃塑料混合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并成功产品化。猿払村渔协参事木村将彦表示:“贝壳的堆放场地有限,处理也要花钱。如果能加以有效利用就太好了。”
另一方面,利用生物质资源制造和销售塑料树脂原料的“Biomass Resin控股”(东京)开发出以大米、咖啡、荞麦等为原料制造生物质塑料的技术。
该集团旗下公司运营的福岛县浪江町工厂生产了生物质塑料“大米树脂”,其中混合了从町内农户那里收购来的“资源米”以及销售公司碾米时产生的“碎米”等不宜食用也无法当做饲料的大米。树脂被加工成玩具和勺子等产品。
浪江町的负责人表示:“现状是大米消费减少,主食大米过剩。希望通过扩大与该公司的合作,使其成为农户新的经营支柱。”
日本的塑料垃圾国内排放总量2019年约为850万吨。有观点指出这会导致海洋生物误食等生态系统紊乱。政府2019年制定的塑料资源循环战略中提出到2030年引进约200万吨生物质塑料的方针,但2020年度的引进量仅为约10.5万吨。
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木村俊范(生物质利用工程学)介绍称:“越是将石油材料替换为生物质材料,能减排的温室气体就越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