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法學者歡迎大灣區人才計劃 議員不認為「搶飯碗」
內地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試點計劃。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鄒平學表示,三年新冠疫情導致香港與內地交流受到嚴重限制,原有的一些制度安排已不適應現實需求,既不滿足港澳,亦不滿足內地,要優化和完善。他認為,新計劃非常好,適應大灣區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客觀需要,有助大灣區深度合作融合及加強人才交流合作。
身兼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的鄒平學表示,雖然深圳戶籍居民可申請「一周一行」簽注,但每次逗留時限是7日,可能影響長時效的活動,亦不能從事商務活動。他指,如要辦理商務或公務簽注,程序複雜或受制於很多制度的約束,新措施解決很多不便,未來會加強與港澳學校和智庫等合作,例如開展講學、人才培訓、項目研究的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立法會選委會議員黃錦輝支持新計劃,他以中大為例,指聘請中大(深圳)的科研人才來港的手續太慢,需時大約3至6個月,日後可以省卻部分程序,期望特區政府進一步簡化內地人才辦理工作簽證的手續。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黃錦輝認為,本港一直大力推動創新科技,隨著創科公司和研究項目多了,生命及醫療科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創科人才需求會增加,但他不認為,本港科研人才的「飯碗」會被搶走,因為創科職位有很多,本地公司亦更願意聘請本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