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访华,正值伊美、中美关系紧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周二在北京会见伊朗总统莱希后,两国签署了20项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伊朗总统莱希(Ebrahim Raisi)周二在北京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会晤,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国和伊朗加强双边关系之际,两国与美国的紧张关系都在加剧。

伊朗正越来越依赖中国来拯救被美国制裁措施削弱的本国经济,但也担心中国与沙特阿拉伯日益紧密的关系会使伊朗被进一步孤立。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对莱希表示,中方支持伊方维护正当合法权益,推动伊朗核问题早日妥善解决。 中国和美国都是2015年伊朗核协议谈判的参与方。但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时期,美国于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而且从那之后对该协议的命运就变得越来越不关心。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还承诺进口更多伊朗农产品,中方愿同伊方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在美国国内对于中国一个高空气球的不满情绪加剧之际,对中国而言,伊朗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角色。拜登(Joe Biden)政府称该气球是中国实施的一项广泛间谍计划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喉舌《环球时报》在一篇欢迎莱希访华的社论中称,中国和伊朗“不必看美西方脸色”,并表示,这些年中伊合作的成果,有不少都是在排除、克服美方干扰和破坏的情况下取得的。

莱希已经表示,他希望加强伊朗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对于中国来说,石油至关重要。根据总部设在伦敦的能源和航运数据公司Vortexa上个月的一份报告,去年12月份中国的伊朗石油日均进口量同比增长超过130%,攀升至创纪录的120万桶。

伊朗官方通讯社伊通社(IRNA)称,两国元首会晤后,中国和伊朗官员签署了20项合作协议,涉及危机管理、旅游以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

另据伊朗保守的法尔斯通讯社(Fars)报道,伊朗希望签署价值120亿美元的交通运输合同,包括德黑兰和北部城市马什哈德之间的一条高速铁路,以及对首都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投资。

在出访北京之前,莱希已经开始迎合中国的能源需求,承诺以此加强双边关系。他在中共喉舌《人民日报》上写道,伊朗石油储量丰富,生产成本低,可以成为加强伊中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

莱希在文章中说,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

伊朗的财政状况已因特朗普政府重新实施制裁而遭受重创。

最近,伊朗政府为镇压大规模抗议活动而决定关闭大部分互联网接入,此举进一步损害了该国经济。这些抗议活动的起因是去年9月一名年轻女子在被警察关押期间死亡,该女子是因涉嫌违反该伊斯兰共和国严格的着装规定而被拘留。

周二,伊朗总统莱希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面,希望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伊朗总统办公室负责政治事务的副主任Mohammad Jamshidi告诉保守派媒体塔斯尼姆(Tasnim)通讯社,伊朗政府希望此行能够加快落实2021年与中国达成的一项为期25年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协议。

该协议预想在包括核能、港口、铁路、军事技术和油气在内的项目上投资数以十亿计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落实。

一些从事石油项目的中国员工在新冠疫情期间离开了伊朗,加大了相关讨论的难度。不过,出于被卷入美国对伊严厉制裁的担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等大型国有企业也不愿承诺新的投资。中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把重点放在了增加贸易流量上,而贸易流量非常容易逆转。

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缓和习近平去年12月访问沙特引发的紧张局势,那次访问引发了伊朗的强烈不满情绪。习近平访沙期间,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简称GCC)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呼吁伊朗就其核计划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合作,并就海湾地区一些岛屿进行磋商,阿联酋也声称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GCC是一个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地区君主制国家组织。

中国和沙特还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双方“同意应加强共同合作以确保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当时,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Nasser Kanaani)抨击了该声明,称德黑兰方面不允许其技术和国防政策及计划受到任何干涉。

但据伊斯兰革命卫队(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的一名顾问称,伊朗政府禁止了强硬派在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前举行一场抗议活动。中国则寻求安抚伊朗,派遣了一个由副总理胡春华率领的代表团访伊,并就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联合投资作出承诺。

胡春华向伊朗总统莱希保证,中国同伊朗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动摇,将坚定支持伊朗“反对外部干涉、维护国家主权”。

专注于经济外交的伦敦智库Bourse and Bazaar Foundation的政策研究人员Jacopo Scita说,习近平的沙特之行对伊朗是“一个巨大打击”。Scita称,伊朗领导层质疑中国在中东的立场是否正从中立转向更亲沙特,中国方面现在希望打消伊朗的这些顾虑。

他表示:“我认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一个考虑是让伊朗放心,双方的关系仍在。”

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Mehr News Agency)报道,莱希代表团成员包括,伊朗首席核谈代表Ali Bagheri-Kani,以及伊朗央行行长和石油采矿业官员。

伊朗政界的许多人都宣称,重返2015年结束制裁的核协议,可以解决现下伊朗的一些问题,包括振兴经济和平息去年年底席卷整个伊朗的抗议活动。中国是当时这份协议的签署方之一。

伊朗周一还完成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Agreement)的正式法律程序,这是一个由俄罗斯和中国主导的经济与安全组织。

由于镇压国内的抗议活动、在俄乌战争中为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以及伊核计划谈判陷入僵局,伊朗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Scita表示,情况并不乐观。他说,所以伊朗会前往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仍然支持伊朗。

对于依仗中国,伊朗国内存在分歧。伊朗商界一些人士认为,中国产品在技术品质上不如西方,并且不满中国采购伊朗石油时大力杀价。

与此同时,美国已经在设法对伊朗与中国的重要贸易往来进行限制。据了解相关情况的官员称,美国正考虑对作为伊朗原油主要买家的中国民营炼油厂进行制裁。但他们也表示,这些制裁计划实施起来有难度,因为这些炼油厂与美国市场和金融系统的联系很少,而这种联系是确保美国制裁有效性的一项条件。

这些知情官员此前曾表示,美国还在讨论针对中国从事监控业务的公司向伊朗安全部队销售产品采取新的限制举措,伊朗政府越来越依赖这种监控技术来镇压抗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