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被削弱的担忧促使中国重新考量

中国对乌克兰的任何军事支持都会激起西方世界对习近平领导更大的不满。

图片来源:sergei bobylev/kremlin pool/Shutterstock

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担心,西方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将严重削弱俄罗斯,而俄罗斯是北京方面在与美国及其盟友的激烈竞争中一个关键的伙伴。

据接近中国决策层的人士透露,乌克兰在战场上的顽强抵抗已促使北京方面重新考量,更倾向于推动停火以防止俄罗斯进一步受挫——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失败。

这种重新考量已推动中国进一步扩大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中国希望增加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农产品的进口,在北极地区加强联合能源伙伴关系,并增加中国对俄罗斯铁路和港口的投资。

迄今为止中国在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方面较为克制,尚不清楚这一立场会发生何种转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周末期间的讲话凸显了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他指出,美国政府得到的信息表明,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支持

北京的一些外交策略人士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否应该考虑出于防御目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他们表示,这种情境可能会大大增加这场冲突的成本。这进而可能会让中国在提出结束冲突的方案方面拥有一定影响力。

但这样的举动也会加剧西方对习近平的怨恨。无法确定上述想法是否在中国最高领导层中得到支持。

中国外交部周一驳斥了美国的指责。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向战场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他表示:“美方没有资格对中方发号施令。我们也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中国将于2月24日公布一项中国和平倡议的细节。

图片来源:Petr David Josek/Associated Press

布林肯周一在土耳其表示:“我认为中国明白如果开始向俄罗斯提供此类支持会有什么风险。”

对基辅的突然访问期间,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周一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援助。这凸显了中国寻求结束俄乌战争的紧迫性,这场战争已强化了美国与其欧洲盟友间的关系,并可能无法挽回地固化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裂痕。

俄罗斯力量的减弱使中国在双边关系中占据上风,有可能产生对中国更有利的交易,包括能源交易。尽管如此,接近中国决策层的人士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无意看着俄罗斯和普京(Vladimir Putin)因战争而实力大减。

为此,中国正迫切希望在努力结束冲突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上表示,中国将于2月24日公布一项中国和平倡议的细节;当天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的日子。王毅定于周一抵达莫斯科,他可能与普京会面,讨论中国对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看法。

美国和中国都在避免采取可能使冲突升级的措施。中国否认支援俄罗斯的战争活动,并称中国公司与俄罗斯进行的是正常贸易。拜登长期以来一直担心,如果向乌克兰提供可能打到俄罗斯境内的远程武器,将增加美俄直接对抗的风险。

“如果中国提供军事支持,这当然会成为改变俄乌冲突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国际关系的教授Sergey Radchenko说。“这或许也是王毅‘和平计划’的一部分,即呼吁沿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目前的领土控制线停火。”

Radchenko还说:“这里(向西方)传递的信息是,如果我们现在错失了平息事态的机会,中国对俄罗斯的潜在支持将使之后战争的代价更高昂,可能会给乌克兰和地区稳定带来可怕的后果。”

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中国向莫斯科方面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经济和外交支持,购买了俄罗斯的能源,并指责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简称﹕北约)的所作所为刺激俄罗斯入侵了乌克兰。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月报道,俄罗斯海关记录显示,中国国有军工企业也一直在向受制裁的俄罗斯国有军工企业输送导航设备、干扰技术和战斗机零部件

北京推动停战的新举措表明,习近平对中国应在俄乌战争中扮演何种角色的看法发生了新的变化。他曾试图把中国塑造成冲突的中立方,同时拒绝西方要求中国谴责俄罗斯入侵的呼声,现在他开始寻求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中国和俄罗斯都认为当前的国际秩序偏向于发达国家,努力重塑国际秩序是两国的共同目标。近几个月,习近平一直谨慎避免公然帮助俄罗斯;如果这样做会引起西方世界的集体抵制。但在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北京方面已在继续深化中俄合作。

最近,随着俄罗斯在几乎把地面部队全都部署到乌克兰的情况下依然深陷泥潭,推动中国在试图化解危机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的因素在北京获得了重视。

据接近中国决策层的人士称,兰德公司(Rand Corp.) 1月份的一份题为 “如何避免长期战争”(Avoiding a Long War)的政策报告受到了中国很多外交政策权威人士的关注。该报告指出,乌克兰战争拖得越久,升级的风险就越大,可能使俄罗斯与北约发生直接冲突。兰德公司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华盛顿智库。

一些中国政策顾问认为,这种观点有可能为中国创造一个介入其中、尝试劝和的机会。

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密切,西方领导人对中国能否成为一个可信的调解人持怀疑态度。在慕尼黑,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对中国的诚意表示怀疑。“中国一直没有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中国一直没有将这称作非法战争。”

一些西方官员希望习近平能利用中国的经济支持作为筹码,让普京坐到谈判桌前。迄今为止,习近平几乎没有表现出愿意向普京施压的迹象,尽管习近平最近告诉其他国家领导人,他反对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此前普京曾威胁在乌克兰动用核武器。

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分析人士还怀疑,中国的劝和计划以及警告俄方不要使用核武器是否是为了掩饰中方对俄罗斯的暗中支持。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表示,中国人不会坐视俄罗斯人彻底战败,中国的促和倡议是朝着这个目标迈出的一步。孙韵表示,她怀疑中方除了呼吁和平和对话之外,还能否提出任何实质性的和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