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彦永:率先揭露中国SARS真相的军医去世,曾持续呼吁平反“六四”

蒋彦永医生(资料图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蒋彦永曝光SARS疫情后,持续为“六四”死难者奔波发声,遭当局打压。

20年前最早向外界披露中国被掩盖的SARS疫情,同时长期呼吁平反“六四事件”的中国著名军医蒋彦永周六(3月11日)去世,享年91岁。

香港多家媒体报道了蒋彦永去世的消息,他的朋友鲍朴也向BBC中文证实了他的离世。据香港媒体报道,遗体告别仪式周三(3月15日)在北京举行,后移送火化。

2003年春天,SARS(非典/萨斯)疫情在中国多地爆发,但官员竭力淡化这种传染病的威胁,这让当时是北京301医院退休外科医生的蒋彦永感到震惊。他向国外媒体披露了实际情况,促使中国领导人承认疫情严重性,并对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及北京市长孟学农作免职处理

北京中国解放军301医院(资料图片)

图像来源,AFP

“解放军301医院”正式称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同时收治军方人员与一般民众。

蒋彦永将真相公之于众的举动被视为拯救了大量民众的生命,许多人把他称之为“英雄”或“吹哨人”。但他没有成为官方树立的抗疫英雄,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荣誉和掌声,反而在当局的控制下淡出公众视线。

后来,由于他持续呼吁当局平反1989年“六四事件”的受害者,甚至给中国最高领导人写信,试图撬动中共对这场民主运动的定性,更加让当局恼怒。他持续被监视居住,并被禁止发声。

蒋彦永1931年出生于中国东部杭州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少年时期,他因目睹姨妈患肺结核病逝,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1949年,他进入燕京大学医学系学习,三年后进入中国最负盛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他后来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工作。这家知名医院负责中国党政军高官的医疗保健工作,并负责诊治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

率先披露SARS疫情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2003年3月,蒋彦永发现爆发的SARS疫情不太寻常。当时,301医院先后收治了几名疑似SARS病人,并传染给了一些亲属和医护人员。月底,蒋彦永的同学、301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患肺癌准备手术时出现高烧,高度怀疑感染SARS,请另两家医院专家会诊。蒋彦永参加了会诊,发现这两家医院也有了不少SARS患者。

尽管彼时疫情已在香港和世界多地扩散,但中国官员却对此显得漫不经心。2003年4月3日,时任中国卫生部长张文康在记者会说,北京只有12例SARS,其中死亡3例。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中国工作、生活,包括旅游,都是安全的,”他在会上说,“在座的各位,戴口罩、不戴口罩,我相信都是安全的。”

张文康报出的数字与蒋彦永了解到的相差太远,蒋彦永担心4月中旬会有大量外宾来北京和中国旅游,染上SARS,随后将SARS传播到世界各地。“那样对我国和世界人民将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我有责任将知道的情况告诉世人。”他事后回忆说。

于是,他开始搜罗各家医院的实际病例数字,了解到302医院已经收了40例,死亡2例;309收治60例,死亡7例;301收治46例确诊及疑似病人。

4月4日晚,他给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发去电子邮件,但都石沉大海。但在四天后,美国《时代周刊》和《华尔街日报》记者听闻此事后采访了他。报道付梓后,如一声惊雷炸开

潮水般的媒体电话涌入蒋彦永家,SARS疫情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成为各大报纸和通讯社的头条,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也延长了北京之行。

中国当局终于醒悟行动起来:4月20日,中央政府召开记者会,承认疫情统计“存在较大疏漏”,宣布北京实际病例增至339例,该数字是五天前官方报告数字的近十倍。时任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和卫生部部长张文康随即被免职。

十年后,当蒋彦永被媒体问及是否有考虑过接受采访的后果时,他回答道:“在个人得失和人民的生命安危之间,我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而且当时我有一个判断,我讲的是真话,我相信国家政府会公正对待我。”

实际上,在接受外媒采访后不久,301医院领导就找蒋彦永谈话。他回忆道,在看似客气的谈话中,领导肯定了他的动机和出发点,但蒋彦永作为军人违背了军队纪律,要求今后不能再和国外媒体接触。

后来对于媒体的采访,如果是外国媒体,蒋彦永都一一拒绝了;收到国内媒体的邀请,他就请记者们先去医院得到批准再来,但也没有一家获得批准。

六四之结

蒋彦永的警告挽救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生命,疫情未进一步扩散蔓延,引发更大的危机。凭借积累的赞誉和勇气,蒋彦永有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他想用一己之力推动六四平反,就像他在SARS中发挥的作用一样,他希望让当局正视自己的错误。

1989年“六四事件”是中国最敏感的政治议题。当时,中国政府动用军队,镇压北京天安门广场呼吁民主、要求政治改革的抗议者。当局封锁了有关该事件的大部分信息,并用“政治风波”和“反革命暴乱”形容该事件。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体材料

一场学生运动,为何以武力镇压结尾?

在SARS事件一年后的2004年3月,“六四事件”15周年前夕,蒋彦永给中国全国人大、政协和中共领导人写信,要求把1989年学生运动正名为"爱国运动"。

“六四”事件发生时,蒋彦永是解放军301医院的外科主任,他在信中透露,在急诊室和街上见到数名被子弹打死打伤的青年。

有几名死者让他终身难忘。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跑到五棵松十字路口时遭到枪弹扫射,躺倒在路旁血泊中,女友将他送到急症室后,蒋彦永发现其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男青年的母亲跪倒在蒋彦永面前,双手拉着他的腿,求他救救儿子。

“我当时也泪流满面,无言以答。我蹲在这位伤透了心的母亲的身旁,如实地告诉她,他的心脏已被打碎,已无可能救活。”蒋彦永在信中写道。

他表示,医生们发现伤员体内有大量碎弹片,和一般的子弹不同,它击中人体后撕碎了内脏。

“我认为六四镇压是绝对错的。我总希望这个错误由我们党自己下决心来纠正。”蒋彦永写道,他希望领导人能够重新评价六四,抽空和他谈谈。

但这封信发出后不久,他和夫人就被当局扣押。后来,他被迫接受长时间的审讯和调查,并被禁止离境,定期还会受到监视、骚扰和软禁。

2019年4月“六四事件”30周年纪念日前夕,蒋彦永再次上书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要求重新评价“六四”。他被当局强制送到以前的工作单位北京301医院,在纪念日后才被允许回家居住,但持续处于软禁状态。

尽管蒋彦永从未获得政府的肯定,但他曾获得多项民间荣誉,以表彰他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

2004年,他获得了拉蒙·麦格塞塞奖(Ramon Magsaysay Award)。颁奖词写道:“他打破了中国沉默的习惯,将SARS的真相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