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日專電)歐盟官員今天在歐洲議會表示,中國具控制權的歐盟境內港口碼頭等物流業,占全歐盟港口吞吐量10%。近年歐盟強化審查外資投資基礎建設,但議員質疑不只「亡羊補牢」,也需因應現有中資插旗案。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交通委員會今天針對中國投資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境內港口情形,邀請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官員接受詢答。

執委會行動和運輸總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Mobility and Transport)副總署長瑪西琪(Maja Bakran Marcich)指出,2008年以來中國國營港口物流業在歐洲的投資活動明顯增加,尤其是貨櫃碼頭,目前中國業者持有控制性股權的相關企業約占歐盟港口總吞吐量10%。

她坦承這對歐盟安全和穩定帶來風險,因為即使只有少數股權也有機會獲取情報、進行監視甚至干擾運作,包括追蹤軍事布署移動訊息等。為此歐盟近年要求審查外國投資會員國境內基礎設施案件,並推出反制外國強迫勞動等政策和法規工具來因應。

瑪西琪特別提到中國政府正在推動連結全球港口資訊的「國家物流平台」(LOGINK),但歐盟傾向的資訊共享平台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且中立的。

面對議員憂慮,她強調目前中國擁有的歐盟港口只有希臘的彼里夫斯港(Piraeus),其他都是碼頭、物流等投資,而其中取得多數股權的有3家。

貿易總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Trade)副總署長魯比納奇(Leopoldo Rubinacci)則表示,在歐盟要求會員國申報外國投資基礎建設案件後,2021年共審查了414案,其中只有3%被執委會提出安全風險疑慮;投資來源以美國占4成為最多,中國則是占7%的第3大來源國。

不過執委會官員的說明無法平息議員們的疑慮。

荷蘭籍的歐洲議會議員柏倫琛(Tom Berendsen)說:「我們把(歐洲)門戶的鑰匙交給外國勢力。」他指出問題不僅來自外力,歐盟各國的港口也彼此競爭中國資金,例如德國漢堡港就擔心拒絕中資會讓荷蘭的鹿特丹港搶走。

比利時籍的議員馮安蘭(Kathleen Van Brempt)則質疑中國企業若在歐盟港口從事軍民兩用的活動,歐盟如何掌握情資並應對?她批評執委會雖已「停止天真」卻仍缺乏策略。

斯洛維尼亞籍議員諾瓦克(Ljudmila Novak)則提醒不只港口,航空物流也值得留意,她說自己國家就有一些小型機場,雖然機場本身仍為國有,但周圍的土地都被中資拿去。

有的議員希望能重新審查已投資案件,也有的擔心中資對歐盟數位基礎建設影響力。 法國籍議員李克(Dominique Riquet)說:「這不只攸關商業,更是攸關主權。」(編輯:黃自強)1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