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訂5%左右,被評「史上最保守」。圖為上海外灘人潮。(中新社)
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訂5%左右,被評「史上最保守」。圖為上海外灘人潮。(中新社)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北京10日電)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訂5%左右,被評「史上最保守」。分析認為,這個數字代表疫情管控與房地產市場不振帶來的後遺症將持續,而且監管措施雖會調整但並不會完全放鬆。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目標為5%左右,這是近3年來最低的數字,也被外界認為「過於保守」。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經濟學家分析,這個數字雖表示中國經濟將復甦,並且回歸到疫情前的常態,同時透露經過長達3年的嚴格疫情管控,以及房地產市場不振對經濟帶來的衝擊及其後遺症將會持續。另一方面,經濟領域的監管措施雖會調整,然而不會鬆綁。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提到,在脫離疫情後,人員開始流動,會帶來交通、住宿、旅遊、零售等消費的復甦,對於中國經濟反彈有助益。另一面,比較基期低也是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期會表現亮眼的原因。

報導稱,一般市場分析認為超過5%並不困難,然而將目標設定的如此保守,顯示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後遺症不容小覷,特別是去年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財政刺激增量,並大規模減稅、減費,同時面臨房地產市場萎靡造成賣地收入減少,「一增兩減」下,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報導指出,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勉勵地方政府著力保持經濟增長,今年卻要求防止債務累積,說明一些地方政府預算失衡很嚴重。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分析師李子謙同樣認為,消費強勁復甦的力道終將消退,在中短期內最令人關心的是諸如基礎設施、房地產和製造業等固定投資能否恢復。

李子謙說,即便政府得以高價出售土地,獲得財政收入,資助公共投資,然而如果嚴厲監管房地產行業,政府收入大受影響,弱勢監管不足,又容易造成金融風險。這顯示出地方政府的困局。

他認為,為了刺激經濟,從長遠來看,中國地方政府可能不得不尋求其他財政收入來源,比如徵收房產稅以抵消房地產市場的波動。

另一方面,李子謙認為由於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要防止房地產業「無序擴張」,因此市場並不能指望政府在現有政策之外進一步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刺激「相反,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的控制,比如剛剛發生的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編輯:曹宇帆)11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