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T08:35:12.028Z
美國能源部近日改口,認為Covid-19疫情可能源於中國實驗室外洩。圖為美國實驗室檢測Covid畫面,非當事實驗室。

(德國之聲中文網)《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美國能源部向白宮及美國國會要員提供的最新機密研究,導致Covid-19疫情的病毒很可能源於實驗室洩漏。

此前對於Covid-19病毒的源頭,美國能源部一直表示「不確定源自何處」。根據《華爾街日報》,該部門此次的改口,與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辦公室的一份文件更新有關。該文件首發於2021年,當時即已指出Covid-19並非中國生物武器計劃的一部分。

報導指出,儘管此份文件被標示為僅有「低等把握」,但指導多個高級生物學研究實驗室的美國能源部,仍因此改變了立場,意義非常重大。

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2月28日说,FBI认为新冠疫情“很可能”源自中国武汉实验室泄漏事件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2月28日说,他的机构认为新冠疫情“很可能”源自中国武汉实验室泄漏事件。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称,“联邦调查局已经评估了相当一段时间,这场疫情的起源很可能是武汉的一个潜在实验室事件”。 

在采访中,克里斯托弗·雷还指责中国政府试图阻挠美国调查疫情起源。他说:“中国政府......一直在尽最大努力试图阻挠和混淆我们的工作……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好事。”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聯邦調查局(FBI)此前已经發布了一項「中等把握」的調查結果,同樣認為病毒是因中國實驗室洩漏而傳播。《紐約時報》引述一份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於2007年發布的文件,該委員會對「中等把握」的定義是,一則資訊可能有多種詮釋方式,或尚未得到充分證實;「低等把握」則表示資訊較為不足、零散或有缺漏,暫時難以做出可靠的分析。

美國官員雖拒絕詳述讓能源部改變立場的新情報內容,但他們也透露,能源部和聯邦調查局雙方,是基於不同的原因、歸結出了同樣的結論。

除美國能源部的最新調查結果外,美國早前另有4所情報機構認定疫情是「動物自然傳播引起」,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等其他情報機構則仍未下定論。

武漢病毒研究所。圖中為中國病毒學家石正麗於進行實驗,無涉本文報導內容。

白宮國安顧問:美國仍未有定論

對此,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26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國情」(State of the Union)訪問時透露,美國情報機構內部仍存在「多種觀點」:「美國情報圈有部分單位已經得出結論,有些單位則未下決斷,還有些單位表示,他們真的沒有足夠資訊來下定論。」

蘇利文強調,拜登政府一再指示,美國情報圈的各級部門都要投入人力物力、盡力查明真相,並特別要求將能源部轄下的國家實驗室納入調查團隊,但目前「情報圈尚未針對這個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

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科比(John Kirby)在周一(2月27日)晚些时候表示,美国政府对新冠大流行病的起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和共识。柯比是在被记者问及《华尔街日报》报道时发表上述言论的。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说,美国必须推动中国诚实对待新冠起源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周一表示,美国必须推动中国政府更加诚实地对待新冠危机的起源。

《華爾街日報》報導,導致美國能源部改變立場的文件更新,新增的五頁內容均是「根據新情報、對學術文獻的進一步研究,以及與獨立於政府之外的專家磋商而完成的」,並且是在美國國會共和黨人要求提供更多信息之際發布的。

Covid-19的起源究竟為何,始終眾說紛紜,但大抵可分為「受感染的動物傳給人類」及「中國武漢病毒實驗室外洩」兩派說法。

2020年5月,美國能源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就曾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實驗室洩漏」的說法有其合理性。

對於外界的質疑,中國官方始終予以駁斥,中國外交部前發言人趙立堅更曾批評「實驗室泄露理論只不過是反華勢力出於政治目的編造的謊言」,是美國政客無視事實、用以抹黑中國的手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要求“有关方面应当停止翻炒‘实验室泄漏’论调,停止抹黑中国”

在2月27日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再次驳斥了美国能源部的说法。她说,“新冠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不应当被政治化。中方始终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科学溯源。”

这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指出,“实验室泄漏极不可能”是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在实地走访后“得出的权威科学结论,准确反映在中国—世卫组织溯源联合研究报告中,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并要求“有关方面应当停止翻炒‘实验室泄漏’论调,停止抹黑中国,停止将溯源问题政治化。”

针对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在3月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回应,“中方坚决反对借溯源问题搞任何形式的政治操弄”。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