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T12:57:05.467Z
曾是中国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的发言人王超

(德国之声中文网)3月4日,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大会主席团指定的发言人王超,以看似现场问答的形式,宣讲了与会近3000名代表对领导人习近平的忠诚,以及中国政府未来的方针政策和对国际形势的评判。

与中国政府一贯的作风一致,大会首先将所谓的提问机会给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和人民日报。CCTV记者的提问对焦宪法,邀请王超介绍中国现行40年历史的宪法发挥了哪些重大作用?中国在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实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也与人大的立法职能有关,要求发言人介绍人大下一阶段的立法工作,将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20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2023年的人大代表有近3000人

宣传法治国家的固定动作

曾是中国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的发言人王超,在回答过程中,首先强调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对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拥护。用中国宣传口径惯用的排比句指出中国的现行宪法“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

延伸阅读:国际媒体看“两会”: 集权力、稳经济

相关图集:“两会”看点有哪些?

习近平将续任国家主席及国家军委主席:2023年的中国全国两会适逢中央政府换届。去年10月在中共二十大上获得历史性的第三个总书记任期的习近平预计将在两会上续任中国国家主席及国家军委主席。2018年3月,人大修宪取消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为习近平继续连任铺平了道路。
李克强卸任政府总理:担任中国政府总理十年的李克强将最后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总理的任期最长两届,即十年。在去年10月的二十大上,李克强未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李克强不断强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要地方官员讲真话,被许多人形容为是一位务实、朴素、开放、亲民的政治家。他在2020年两会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李强预计将接任总理:中国新的国务院总理预计将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2的李强接任。如果他出任总理,将是中共执政史上从地方党委书记直升国务院一把手的第一人。李强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担任上海市委书记,被外界视为习近平派系“之江新军”的主要人物,其仕途与习近平的提拔密不可分。
丁薛祥或任常务副总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七的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可望担任中国国务院排名第一的副总理。丁薛祥现年60岁,被视为习近平的幕僚长。据港媒星岛日报披露,其他三名国务院总理将分别由何立峰、刘国中和张国清担任。
一系列新的人事任命: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2月已讨论向两会推荐国家机构和政协领导人员建议。按照惯例,建议人选与最终名单几无差池,两会只是进行流程式的投票表决。除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外,新的人事任命还包括各部委要员、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等。两会还将审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在会后公布。
国安系统的归属受关注: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安系统的归属最受关注。据港媒报道,以往隶属国务院的中国公安部和国安部可能通过这次机构改革直属中央领导;由习近平亲自担任主席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功能或得到加强;不排除中央政法委权力可能被削弱。
新的央行行长将确定:两会后,现任央行行长易纲将退。知情人士表示,职业银行家、中信集团负责人朱鹤新(图)有可能成为新一任央行行长;习近平的长期心腹、中国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很可能接任央行的党委书记。普遍预计,何立峰还将接任退休的刘鹤、成为主管经济、金融和工业事务的副总理。
将释放政经政策信号:中国官媒承认去年”内外部环境的超预期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结束严苛的疫情防控”清零政策“后,中国的生产生活开始逐渐恢复。”拼经济“成为新的目标。预计官方将在两会上释放有关GDP增速、财政赤字设定、房地产政策等经济政策信号。此外,两会还将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草案拟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

此外据大会发言人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8个方面初步安排了35件继续审议和初次审议的法律案。这8个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据称,目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将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

有关俄乌战争和中欧关系的问题

在宣扬了中国是法治国家之后,大会安排记者提问的问题直指中美关系和俄乌战争中的中欧关系。在批评了“一些国家出于私利,频频以不符合国际法的方式滥用国内法的域外适用”,对外国实体和个人进行“肆意打压”之后,王超表态称:这种“霸凌行径”被国际社会普遍批评为“长臂管辖”,中国一向坚决反对。所以中国人大2022年公布的对外关系法草案对反制和限制措施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面对俄罗斯记者有关在美国因素、俄乌冲突等背景下,中方如何推进中欧关系的问题。王超指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战略分歧和冲突……中方反对“新冷战”和阵营对抗,反对经济“脱钩”。近年来,“一些人渲染中欧是制度性对手,鼓噪中国挑战,中国威胁。从根本上讲,是处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是为其自身私利服务的,不符合中欧双方的长远利益”,王超回答称。

聚焦中国国防军费

此次人大新闻发布会的主要看点之一是路透社记者提出的,有关中国国防预算今年的增幅是否会超越去年?如果超过,是出于什么原因?的提问。王超在回答中没有公布具体数字,称人大会后各界就会得知。但同时他在回答中,又预示了今年中国军费会继续呈增长态势,这位发言人指出:“国防费用的增长,即是因对复杂安全挑战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中国国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来“保持基本稳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幅度适度、合理”。王超强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在中美关系,台海关系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此次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没有涉及任何与台湾有关的内容。维护领土完成,促进和平统一之类的常规说辞也没有出现。在面对凤凰卫视记者有关相关国安法的提问时,王超积极评价了“国安法”让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援引未说明来源的“香港民调”宣称,75.7%的香港市民对国安法实施的成效感到满意。

评声音指出中国人大代表没有实质的反对权

中国官方宣称,参加人大会议代表的选举过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主选举”。批评声音则指人大代表产生的过程既不透明,也不民主。民众时常在没有获得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就必须在官方指定的少数候选人之间做出选择。人大本身也不敢反对党和国家策划出台的法律草案和方针政策,所有能提上议事日程的政策都是以“橡皮图章”的方式得以通过。包括2018年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宪法修正案,让习近平获得无限任期成为可能。此次中国两会期间,现任总理李克强将最后一次公开做政府工作报告。新一届中国国家机构领导层组成人员也将确认产生。

(综合报道)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