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T03:35:35.520Z
海底電纜是傳輸全球網路數據的基礎設施

(德國之聲中文網)《金融時報》週二(3月14日)報導,北京企圖阻止、延誤他國企業在南海鋪設、維護海底互聯網電纜的申請計畫,以加深中國對這項傳輸全球數據的基礎設施的控制。

報導引述多個業內消息來源,稱多國企業向中國申請在其領海外鋪設海底電纜的許可證,都遭到刻意刁難、延遲審批,企業紛紛計畫繞道而行、避免在南海施工。

此舉將讓中國有能力影響這些傳輸全亞洲、甚至全球數據的海纜,也讓北京有籌碼,可以要求在這些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計畫中,安插自家的公司、船舶或人員。

兩位業內匿名高管告訴《金融時報》,預計連接日本—新加坡以及台灣—香港的電纜SJC2,由於中國的反對,許可申請程序中,被推遲了一年多。

這條海纜由中國移動、中華電信和Meta等公司所有,建設過程中需要在香港周邊的中國領海進行海底勘探工作。一位直接參與該項目的匿名人士透露,中國當局擔心相關承包商會藉機進行間諜活動、安裝無關設備,至今已耽誤探勘工作數月之久。

對此,前美國潛艇軍官兼海軍高級官員克拉克(Bryan Clark)判斷:「中國正試圖對其週邊地區的海底活動施加更多控制,部分原因是為了防止美國在海底電纜中暗裝監察設備。」

現任職於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克拉克補充,中國此舉也是出於他們自己的海底地圖測繪、佈局目的:「他們想知道這些民用的海底基礎設施具體裝設在哪裡。」

自2020年美國政府開始阻止中國參與國際集團的電纜建設項目後,有關海底電纜爭議的緊張局勢便不斷加溫。華盛頓也曾拒絕批准連接美、中、香港的海底電纜。

幾位業內消息人士表示,北京嚴加監管其水域,是中國對其被排除在國際相關計畫之外的回應。此外,中國當局也擔心外國公司可能假以電纜來掩護間諜活動。

中國自然資源部和國防部並未回應《金融時報》的置評請求。

中國的要求不符合國際法

根據國際法,若欲在一國領土12浬以內(即其領海)的海床鋪設、維護互聯網電纜,需獲得該國政府許可;但在距離該國陸地12至200浬間的水域(即該國的「專屬經濟區 EEZ」,又稱「經濟海域」)則通常不需要許可。

三位瞭解情況的行業高管宣稱,在中國當局的干預下,要在中國領海內取得海纜許可的過程漫長而繁瑣。

報導指,近來,各企業即使在中國領土12浬以外的海域鋪設電纜,也開始被中國要求提出申請,這顯然違反國際海事法。《金融時報》報載,該消息來源是歐洲2家主要海纜公司的高管,及受聘於亞洲地區公司的2名律師。

海纜公司為避免被中國武力驅逐,只好另闢纜線鋪設蹊徑。圖為中國海軍戰艦的資料照,與本文內容無直接關聯

「中共透過地方政府傳達的法令,要求你要獲得許可,才能進入他們的專屬經濟區,」其中一位海纜高管透露,「你不會希望在靠近中國水域時,冒出一艘(中國)砲艇來阻止你」,因此為了不被中國當局武力驅逐,企業只好屈服,在進入中國的專屬經濟區前乖乖申請許可。

對此,克拉克表示,中國這樣的要求不僅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要求企業申請許可的範圍,其實涵蓋了整個南海、遠遠超出其專屬經濟區,多是「中國鄰國的專屬經濟區」。

海纜公司不堪其擾,只好「繞遠路」

南海作為連接非洲、東亞、歐亞大陸南部及西部的最有效路徑,是極受歡迎的海底電纜鋪設選項。上述區域中,近95%的洲際互聯網流量傳輸(數據、視訊通話、即時訊息及電子郵件等),都仰賴南海海域內400多條、延伸140萬公里的海纜。

然而,由於承包船隻鋪設和維護電纜的成本約為每天10萬美元,各企業不願冒任何被阻礙、耽誤工程的風險,為避免在許可問題上陷入僵局,紛紛開始尋求開闢新路線,以繞過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水域。

一位歐洲海纜高管表示,因為中國政府的刻意刁難,他所屬企業將避開中國周邊海域,改到他處進行海纜建設:「沒有(中國當局的)明確授權,沒有人敢開始施工……而他們的授權根本遙遙無期。」

他補充,此舉將提高鋪設電纜的成本,因為在新路線的婆羅洲淺水水域搭建的海纜,將需要額外加裝的鎧裝層。

一家跨國科技公司駐新加坡的高管表示,如此「捨近求遠」的做法將為海纜公司帶來建造時間加長、成本提高的「雙重懲罰」:「這是(與中國在)數據基礎設施層面上的脫鉤。」

相关图集:中国南海“微整形”工程 效果清晰可见

接近完工:2016年6月28日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存在主权争议的永暑礁(Fiery Cross Riff)修建的一条3000米长的飞机跑道修建已经进入尾声。理论上,该跑道足以满足空客A380机型的起降。与7个月之前的卫星图像比较,中国在南中国海人工岛屿的建造速度惊人。
岛上设施:这张卫星图片是2015年11月拍摄的,人们可以看到岛上正在进行建造工程。据悉,岛屿上已经设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一个300米长的码头,还有面积大到足以停靠军队油轮的海港。
赤瓜礁:中国在争议海域填的首个海造地工程之一就是在赤瓜礁(South Johnson Reef)进行的。赤瓜礁由中国实际控制。这张最近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岛上北端一座雷达塔的修建接近完工。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下属机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AMTI)表示,岛屿中心位置可能修建了一座大型的多层军事基地。
军事基地?:从2016年年初,在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为南沙群岛)之内的美济礁(Mischief Reef)附近,中国也开始大兴土木。专家推测,美济礁未来可能会成为中方的海军军事基地。
飞速建设:南熏礁(Gaven-Riff)的人工岛工程始于2014年,施工速度很快,已经填海造出11.4万平方米土地。对比2014年3月的左图和2014年8月的右图,一座人工新岛赫然成形。
防空塔:根据亚洲海事透明倡议,自2003年起,中国就在南熏礁部署了军力。专家们表示,岛上主广场上似乎建立一个防空塔。
如何造岛:扩张岛礁的基本流程是从海底疏浚砂石,倒在浅滩上,砂会聚集至高水位线以上,之前岸床或者岛礁的位置就被隐藏起来。然后用推土机等工具将砂子弄平。建造完想要的土地面积后,岛屿周边工人要建立壁垒,防止侵蚀和风暴潮。之后就开始建造各种设施。
“沙土长城”:中国对南中国海上约90%的区域提出领土要求,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也对这块资源丰富的水域提出主权要求。南中国海是重要的世界贸易航运通道,每年都有价值约5万亿美元的货物经由该海域运往全球各地。中国的填海造地被美国军方称为“沙土长城”工程,美国对建造人工岛屿的意图表示严重关切。北京认为,其对南中国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美国的担忧:华盛顿担心,中国在南中国海地区军事层面的努力会削弱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和经济力量。美国考虑派遣美国军机和军舰进入南中国海新造岛礁12海里内海域。华盛顿一再向北京和其他在争议海域进行填海的国家结束工程,但北京对此表示拒绝。
生态影响:菲律宾政府表示,中国的人工造岛活动对南中国海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不可逆转的广泛破坏”。并且,珊瑚礁系统因此遭到破坏,导致周边沿海国家每年蒙受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金融時報、IEEE)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