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T02:53:12.953Z
洪都拉斯的外交轉向顯示中美兩國在拉丁美洲的勢力消長

(德國之聲中文網)洪都拉斯「棄台投中」話題延燒,台灣外交部週四(3月16日)發表聲明,台洪關係出現警訊,台方將盡最大努力爭取,但「絕不會與中國進行金錢競逐,同時提醒宏國政府既已飽受債務問題困擾,切勿飲鴆止渴,反而陷入中國債務陷阱。」

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Xiaomara Castro)週二(3月14日)發布推特表示,她已指示該國外長尋求與中國建交,為台灣的邦交處境及兩岸關係,都投下震撼彈。洪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Eduardo Enrique Reina)週三(15日)受訪時透露,與中國建交並與台灣斷絕關係的決定,是出於「經濟利益」考量,而非意識形態驅使。

雷納15日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表示,洪都拉斯人「感謝」台灣與他們過去的關係,但他們與中國的經濟聯繫,讓他們興起了這個外交轉向的念頭:「世界一直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洪都拉斯的外交政策應該尋求造福人民。我們相信這一步將使國家受益。」

據半島電視台報導,雷納在接受墨西哥電視台Canal 5採訪時也指出,卡斯特羅之所以考慮「棄台投中」的原因,是其不斷增加的債務和擴大投資的需求。

雷納透露,台灣每年援助洪都拉斯5000萬美元,洪都拉斯曾要求台灣將援助金額增加一倍、並考慮「調整」該國欠台灣的6億美元債務,卻未得到台方的積極回應,卡斯特羅政府因此開始尋求與中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對此,台灣外交部16日反駁道:「我方對宏方的提議自始至終均積極回應,宏國外長在昨(15)日專訪的談話,並未完整反映雙方溝通實情。」

洪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表示,洪都拉斯人「感謝」台灣與他們過去的關係,但由於經濟腦量,讓他們興起了外交轉向的念頭。(資料照)

美國方面,其國務院發言人15日表示,「洪都拉斯政府應該意識到,中國曾作出許多承諾都未完成」,並將密切關注後續進展。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卡西迪(Bill Cassidy)也在推特上表示,當全世界遠離共產主義時,卡斯特羅卻向中國靠攏,認為她的錯誤的領導方向「將使洪都拉斯人民受苦。」

雷納表示,此一決定出於「實用主義,而非意識形態」,拜登政府「必須理解並尊重」洪都拉斯的需求和決定,但他們仍希望加強與華盛頓和其他國家的關係。

這位部長補充,洪方可能在未來幾天內,與中方會談以正式確定關係,並已與中國駐哥斯達黎加大使聯繫、展開談判。哥斯達黎加及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多米尼加共和國都是近年來選擇「棄台投中」的中南美洲國家。

倘若洪都拉斯將此宣言付諸行動,台灣將只剩下13個正式外交盟友。

然而消息人士曾向DW透露,洪都拉斯索費不成、將轉投中國懷抱的決定,台灣外交部4週前早已知情

台灣外交部16日發布聲明強調,對於兩國關係出現警訊,台方一直努力維持邦誼,絕非知情仍毫無作為。

聲明表示,自卡斯特羅去年1月上任以來,台方一直「依據宏國政府施政優先順序,積極與宏國持續磋商雙邊合作計畫」,屢向宏方表達台灣願在能力範圍內,助其推動建設發展,同時一再提醒其「注意中國的不實承諾」。

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在推特透露,欲與中國建交

中國、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勢力消長

洪都拉斯決定與台灣斷交、改支持中國,是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日增的又一跡象。

幾十年來,中國在該地區大量投資重大基礎設施、能源和太空項目。隨著北京與拜登政府的地緣政治角力升溫,這些「投資」如今開始見效。

哥倫比亞埃斯特納多大學中國相關問題研究教授卡斯特里永・克里根(David Castrillon-Kerrigan)告訴美聯社,卡斯特羅14日的聲明對拜登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拜登政府試圖說服拉美國家與台灣「和而不離」未果,顯示美國正在「失去對拉丁美洲的掌控。」

「對像洪都拉斯這樣的國家來說,不承認北京政府等於錯失大好機會,」卡斯特里永・克里根解釋,從各方面看來,美國都在「失去影響力,尤其是經濟方面,但在外交、政治和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美國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of Peace)的數據顯示,2005年至2020年間,中國在拉丁美洲投資逾1300億美元;中國與該地區的貿易也在猛增,2035年預計將達到7000億美元以上。

此外,中國政府資助洪都拉斯約3億美元,由「中國水電(SINOHYDRO)」在該國中部建了一座水電大壩

這類投資除為中國拉攏新盟友外,也增強了其盟友的實力。相較之下,美國政府雖持續向各國提供援助,卻少有類似規模的計畫。

美聯社引述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拓菲爾(June Teufel)說法,中國正以這種新影響力為「外交武器」,而這樣的實力崛起,可能產生一連串長期連鎖反應。

拓菲爾解釋,中國在許多非洲及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項目,都因當地不斷增加的債務而蒙上了一層陰影,而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只能由中國公司維修,更加劇了當事國家債台高築的窘境。

「這有點像毒販對潛在客戶說的話——第一劑是免費的,」拓菲爾比喻道。他說:「奪走台灣僅存的盟友是它(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想做的事情,而這手段又促使一個國家放棄了台灣。」

相关图集:台湾还有哪些邦交国?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是台湾邦交国最集中的地方,共有11个。危地马拉西滨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北与墨西哥接壤,是古代玛雅文化中心之一。人口1124万,首都危地马拉城。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1933年与中华民国建交。
巴拉圭:巴拉圭是南美洲内陆国家,面积41万平方公里,人口664万,首都亚松森(Asunción),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农牧业是该国经济主要支柱,此外巴拉圭国家足球队是南美一支劲旅。1957年与台湾建交。2022年9月底访问台湾时,巴拉圭总统贝尼特斯向台湾要求10亿美元的投资,以抗衡中国和国内的压力,此事引发巴拉圭未来是否会和台湾断交的疑虑。
洪都拉斯: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10万,首都特古西加尔巴(Tegucigalpa),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1941年与中华民国建交。
貝里斯:又称伯利兹,前身为英属洪都拉斯,位置在中美洲东海岸。是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中美洲国家。
圣文森:全名为「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简称圣文森国,位于拉丁美洲,1981年起与中华民国建立邦交关系。
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又称圣基茨和尼维斯,位于加勒比海。2018年五月,在台湾被拒绝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时,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代表与台湾的卫生福利部部长见面并且支持台湾参与大会。
海地:海地是加勒比海岛国,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070万,首都太子港,官方语言为法语和海地语。海地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2010年发生大地震后,海地经济一定程度上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1956年与台湾建交。
圣露西亚:又译为圣卢西亚,是个位于加勒比海的火山岛国家。曾经在1997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与中华民国(台湾)断交。之后又在2007年与中华民国恢复邦交关系。
史瓦帝尼:又译斯威士兰(Swaziland)位于非洲东南部,东邻莫桑比克,其余方向与南非接壤。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蒂语,经济上主要依赖南非。1968年与台湾建交。
帕劳:又译帛琉,位处西太平洋,1999年与中华民国建交。2017年开始,中国以帕劳与中华民国之间维持邦交关系为由,指示旅行社停飞帕劳之后,中国游客遽减。由于来自中国的旅客实在太少,帕劳太平洋航空甚至在2018年时,宣称以成本考量决定暂停飞往中国的航班。
马绍尔群岛:马绍尔群岛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岛国,由一千多个岛礁组成,面积181平方公里,人口5.3万,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人,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绍尔语。1986年从美国托管下独立,1998年与台湾建交。
诺鲁共和国:又译为瑙鲁,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岛国,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二战期间瑙鲁被日本占领,战后由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共同托管,1968年正式独立。1980年与台湾建交,2003年断交,2005年复交。
图瓦卢: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国土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人口1.1万。1979年与台湾建交。图瓦卢海拔最高4.5米,受到海平面上升的严重威胁。2001年该国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面临国土被海水吞没的命运,该国居民将逐步撤离,举国搬迁新西兰。
梵蒂冈:梵蒂冈是台湾在欧洲唯一的邦交国。位于罗马城内的梵蒂冈,面积仅为0.44平方公里,被称为城中之国,是天主教罗马教廷所在地。1942年与中华民国建交。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