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T12:59:04.687Z
机构改革方案在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华社3月16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各級各地贯彻落实。

文件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

今年2月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这份改革方案,在3月初的人大会议上进行了审议,并公布了部分内容。

中央部委直控金融、科技、社会

此次印发的全文,与之前公布的方案要点相比,新增内容包括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统筹指导信访工作,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后者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此外,中央社会工作部划入民政部的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拟订社会工作政策等职责,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曾经流传一时的所谓成立整合公安、国安以至社会组织管理等功能的「中央内务委员会」一说,并没有在机构改革方案中出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

另一个引起注意的新内容是,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基础上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作为党中央办事机构,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这旨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民生福祉"。

有分析认为,港澳办由国务院机构改为中央直属机构,是一种"升格扩权", 实质是方便党中央掌握香港的"全面管治权"。时事评论员程翔对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出,这次改革亦可令北京绕过《基本法》的限制来插手香港事务,因为基本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级部门不得干预香港自行管理的事务,但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党的系统。

金融领域是此次机构改革的重点,将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前者「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丶统筹协调丶整体推进丶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丶重大问题等」,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加上此前方案已公布的建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表明北京对加大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视。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上周对中央社表示,这波改革将金融管理监督权进一步地收归国家,也将金融管理职责重新划分。

相关图集:“两会”看点有哪些?

习近平将续任国家主席及国家军委主席:2023年的中国全国两会适逢中央政府换届。去年10月在中共二十大上获得历史性的第三个总书记任期的习近平预计将在两会上续任中国国家主席及国家军委主席。2018年3月,人大修宪取消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为习近平继续连任铺平了道路。
李克强卸任政府总理:担任中国政府总理十年的李克强将最后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总理的任期最长两届,即十年。在去年10月的二十大上,李克强未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李克强不断强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要地方官员讲真话,被许多人形容为是一位务实、朴素、开放、亲民的政治家。他在2020年两会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李强预计将接任总理:中国新的国务院总理预计将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2的李强接任。如果他出任总理,将是中共执政史上从地方党委书记直升国务院一把手的第一人。李强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担任上海市委书记,被外界视为习近平派系“之江新军”的主要人物,其仕途与习近平的提拔密不可分。
丁薛祥或任常务副总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七的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可望担任中国国务院排名第一的副总理。丁薛祥现年60岁,被视为习近平的幕僚长。据港媒星岛日报披露,其他三名国务院总理将分别由何立峰、刘国中和张国清担任。
一系列新的人事任命: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2月已讨论向两会推荐国家机构和政协领导人员建议。按照惯例,建议人选与最终名单几无差池,两会只是进行流程式的投票表决。除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外,新的人事任命还包括各部委要员、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等。两会还将审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在会后公布。
国安系统的归属受关注: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安系统的归属最受关注。据港媒报道,以往隶属国务院的中国公安部和国安部可能通过这次机构改革直属中央领导;由习近平亲自担任主席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功能或得到加强;不排除中央政法委权力可能被削弱。
新的央行行长将确定:两会后,现任央行行长易纲将退。知情人士表示,职业银行家、中信集团负责人朱鹤新(图)有可能成为新一任央行行长;习近平的长期心腹、中国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很可能接任央行的党委书记。普遍预计,何立峰还将接任退休的刘鹤、成为主管经济、金融和工业事务的副总理。
将释放政经政策信号:中国官媒承认去年”内外部环境的超预期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结束严苛的疫情防控”清零政策“后,中国的生产生活开始逐渐恢复。”拼经济“成为新的目标。预计官方将在两会上释放有关GDP增速、财政赤字设定、房地产政策等经济政策信号。此外,两会还将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草案拟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

中共成为"广义政府"

这是中国继2018的机构改革后,又一次重大机构调整。香港01发表署名评论指出,经过两次力度很大的改革,「重塑了过去四十年以来的党政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架构,中国共产党的事权得以大幅强化」。「党的领导」从主要负责宏观战略、宏观政策、军队、人事、宣传、政法、统战等工作,越来越多进入具体的政策和事务,如今体现在强化对于外交、安全、司法、新闻出版电影和港澳、金融、科技、社会等领域的事权。

作者认为,此次改革之后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走向前台,成为广义政府,国务院则更加明显地向执行机构、经济民生机构转变,党政融合、党政一体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新加坡《亚洲新闻》也曾指出,新的改革将进一步削弱政府和国务院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国务院的职权更多转移至党中央,这被认为是向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前高度集权的党国集权模式的倒退。

《华尔街日报》上周也就机构改革分析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化了对共产党的控制之后,正试图透过全面改革官僚机构,提升其国家科技和金融实力,以因应与西方日益加剧的竞争关系。

 

(综合报道)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