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T03:07:52.597Z
圖為中國江西省贛州市的港口。(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週二(3月28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2008年至2021年間,花費2400億美元援助22個發展中國家,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難以償還用於建設「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貸款,救助貸款金額也在近年來飆升。

針對此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8日表示:「受諸多外部因素影響,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債務風險顯著上升。一些人借機炒作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貸款不透明』,向中國潑髒水,我們絕不接受。」毛寧稱,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融資合作,「始終基於公開透明原則」,並沒有強迫借款、逼債等情況。

報告內容說了什麼?

根據世界銀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管理學院、AidData與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的報告,中國有近80%的救助貸款是在2016年至2021年間發放的,而貸款主要流向阿根廷、蒙古和巴基斯坦等中等收入國家。

中國已經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數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但自2016年以來,由於許多項目未能支付預期的財政紅利,貸款逐漸減少。

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表示:「北京最終是在試圖拯救自家的銀行。這就是中國為什麼涉足高風險的國際救助貸款業務的原因。」

研究顯示,中國向陷入債務困境的國家提供的貸款,佔其海外貸款組合的比例,從2010年不到5%,飆升至2022年的60%。其中以阿根廷所獲得的資金最多,共有1118億美元,其次是巴基斯坦的485億美元,再來則是埃及的156億美元。

透過中國主要放貸機制之一,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額度已提供1700億美元的救助融資,其中救助對象包括蘇里南、斯里蘭卡及埃及。研究指出,有些國家可能利用該制度刻意提高其外匯儲備數據。

報告表示,中國救助貸款的對象主要是中等收入國家,佔其貸款的五分之四,這已對中國銀行資產負債表構成風險,另一方面,低收入國家則獲得中國寬限期及延展期。

圖為2021年拍攝的中國與老撾一帶一路項目中老鐵路。

中國正與贊比亞、加納和斯里蘭卡等國進行債務重組談判,也因進程緩慢受到批評,中國則呼籲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提供債務減免。目前中國已同意支持斯里蘭卡進行債務重整,斯里蘭卡也獲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9億美元紓困金

另外報告還提到,從中國手中獲得緊急救助的成本並不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典型救助貸款利率為2%,中國救助貸款的平均利率則為5%。 

英國《金融時報》28日報導,據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估計,中國從2013年至2021年,其「一帶一路」總交易額達8380億美元。

一帶一路倡議遭西方批評

曾稱「一帶一路」為世紀計畫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底指出「一帶一路」面臨越趨複雜的國際環境,強調需加強控制風險、擴大合作。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政府正朝更謹慎規模的「一帶一路2.0版」邁進。與此同時,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鑑於擔憂陷入債務危機風險及中國影響力擴增,東南亞國家已出現防備中資的情況。

《金融時報》提到,中國貸款黑山共和國10億美元興建公路,引發「一帶一路」工程腐敗、施工延誤及環境問題等爭議。斯里蘭卡透過中國「一帶一路」打造的基礎建設,如「蓮花塔」和「海港城」,也被當地民眾認為是華而不實的「白象工程」,使其深陷債務危機。厄瓜多由中國承包商建造價值27億美元的水力發電廠,已浮現數千條裂縫,都顯示「一帶一路」中資建設的隱憂。

報導指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貸款人角色,已給西方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帶來了挑戰,而後者則是在努力維持全球經融穩定。報導引述AidData執行董事Brad Parks的話:「全球金融架構正整變得不那麼協調、制度化以及透明。中國政府為跨境救助貸款建立了一個新的全球體系,但是其方式既不透明也不協調。」

(路透社、AidData、《金融時報》、《南華早報》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