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3/2023 - 14:40

3月29日出版的法国各大全国性日报头版主题各有侧重。左、右翼倾向的两大日报《解放报》和《费加罗报》继续聚焦法国退休体制改革引发的社会风潮,突出关注年轻人的大量参与,强调指出:政府动用宪法49.3条款,未经议会投票表决强行通过退休改革法案的做法以及警察的暴力行为,引发年轻一代的强烈不满,从而积极投身到示威行列;尽管周二举行的抗议活动声势有所减小,但总统面临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弱;《回声报》聚焦的话题围绕2022年法国公共赤字低于预期的消息展开;《十字架报》突出关注以色列的政治局势。

另外,《费加罗报》和《回声报》分别刊出报道,对俄罗斯打算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并回顾了中俄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会晤中微妙的亲密关系。

俄罗斯再次挥舞核威胁大棒

《费加罗报》在一篇报道分析了俄罗斯打算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做法该报首先认为:克里姆林宫再次挥舞核威胁的大棒,凸显的并非是乌克兰冲突的升级危险,而是俄罗斯与中国和白俄罗斯的关系。

对乌战争爆发以来,每当俄罗斯在军事上遇到麻烦,或者看到西方在帮助乌克兰方面迈出新的一步,都会引发莫斯科挥舞核威胁的大棒,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恐吓和遏制西方支持乌克兰。莫斯科的最新决定并不会改变欧洲大陆的安全局面,因为俄罗斯早已拥有一个可能威胁欧洲的核武库。

在习近平访问莫斯科之后,普京发出的新的关于部署战略核武的表述,引发了有关中国立场和中俄关系的诸多猜测。大多数专家认为:上周在莫斯科的三天访问中,普京与习近平不可能没有提及战术核武器的话题。那么,克里姆林宫究竟是征得了北京的同意?还是对其中国盟友嗤之以鼻?因为两国签署了不在境外部署核武器的承诺。不过,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邦达兹认为:莫斯科无意令中国难堪。而且中国并未谴责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的计划。

那么,北京在此一问题上的立场究竟是什么?对此,邦达兹建议法国总统马克龙下周到访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可就此问题对中国进行测试。

中俄两国关系微妙

《回声报》在网页的一篇新闻博客中,简要地回顾了中俄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会晤中微妙的亲密关系。虽然双方利益趋同,却表现谨慎。

习近平与普京的这次会晤,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的首次高峰会。也是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出逮捕令数小时之后。习近平以和平调解人的身份前往莫斯科。刚刚获得第三个任期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算在外交上扩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在这样一种平衡游戏中,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利益达成了共识,但也存有分歧。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尽管中国明显亲俄,总体上与西方对抗,却小心谨慎,避免越过可能令其受到西方制裁的红线。实际上,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在苏联解体、叶利钦担任总统后才确立的。不过,习近平掌权后,两国明显加速了和解。

在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中国黑河市,一座象征着两国新的友谊以及商业利益的桥梁“黑龙江大桥”于2022年正式开通,为两国的贸易交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乌克兰战争以来,两国贸易已增长30%。俄罗斯希望能有更多的天然气出口到中国,但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谈判仍在进行中。这是习近平的谨慎表现。过去与俄罗斯发生的边界事件并未完全从记忆中消失。尽管两国的共同敌人是美国,但目前的联姻是出于理性,而并非爱情。

作者: 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