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机构改革加深对金融和科技的控制
周一,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图左)在北京出席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闭幕式时,代表们鼓掌。
图片来源: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
Chun Han Wong / Keith Zhai
中国共产党公布了一项广泛的改革方案,以加强其在管理金融、社会事务和科技发展方面的作用,这是领导人习近平为巩固自上而下的执政风格所采取的部分举措。
周四晚间,官方媒体公布了一份篇幅很长的改革方案,概述了中共新机构的组建和一些现有机构的调整,这些变化将加强党在决策方面对政府机构的主导地位。方案称,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的治理能力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方案包括组建两个新的党中央机构来管理中国的金融系统。中共还将组建新的机构,分别负责推动中国向科技强国的方向发展,领导社会工作,以及管理香港和澳门事务。
改革方案表明,尽管人们对习近平专横、独断的风格有所不满,包括去年11月出现了对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大规模抗议,但他仍坚持中共强大、集中领导的核心愿景。习近平经常指责下级官员的官僚主义拖延行为阻碍了他的议程。
中共高层于2月底批准这份改革总方案。该方案与国家机构改革有关的部分于上周在中国一年一度的人大会议上发布,人大代表象征性地批准了这些改革措施。
上述方案称,这些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党政机关设置和职能配置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还不完全匹配。其中,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
根据周四的方案,中共将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国金融领域的重大政策,现有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职能将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共还将恢复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该委员会最初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成立的,于1998年设立,2003年撤销。《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上个月报道了恢复设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计划。
这次机构改革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偏离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40多年前开启的事业,即更明确地划分党政职能,使经历了毛泽东时代历次运动打击的公务员队伍更趋专业化,改善治理水平。
在这种方针下,中国常常表现出党政机关平行运作的模式,一部分政策设计和执行权力被下放给政府机构。但习近平扭转了这一趋势,强调党对国家治理的全方位领导,外界预计,他将在第三个五年任期内加速这一转变。
习近平最近完成了为期数月的过渡,正式开启他作为党、军队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三个任期。
图片来源:Yan Yan/Zuma Press
周四的改革方案还要求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指导民间组织的党建工作,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中党的工作,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近年来,习近平主导的疫情防控政策和对民营部门的监管整顿打击了商业信心,设立中央社会工作部将有助于中共政策的传导,并确保对中国社会各方面更严格的把控。
改革方案还要求设立中央科技委员会,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统筹布局战略科技力量。此外,在现有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基础上,将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承担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的相关职能。
最新的改革建立在2018年党政机关重组的基础上,当时是中国十多年来最全面的重组。2018年的调整措施也是在习近平指导下进行的,让党更直接地负责金融、经济和外交领域的决策。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此前报道,2018年改革的一些内容花了很长时间来实施,截至2023年初,某些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完成。
上周,中国人大正式授予习近平第三个为期五年的国家主席任期,习近平由此巩固了他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完成了为期数月的过渡,正式开启他作为党、军队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三个任期。中国国家主席基本上是一个象征性的职务。
在周一结束的人大会议期间,习近平还确定了第三个任期内的政府班底。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表的一篇报道,在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选拔过程中,习近平亲自进行个别谈话调研,他和副手们听取了300多人的意见建议。
习近平的亲信们在新一届政府中担任重量级职务。其中,中共第二号人物李强出任中国国务院新总理,习近平的高级助手丁薛祥被任命为中国国务院第一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