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时最不能犯的七个错误

分配遗产时,仓促做出的决定会让人没有足够时间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

图片来源:CHRIS GASH

Cheryl Winokur Munk

人人都知道应该立遗嘱,否则会给继承人留下一堆烂摊子。可光有遗嘱还不够。立遗嘱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常见的严重错误,例如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决定、未能及时更新文件、指定受益人不匹配,等等。

以下列出了立遗嘱过程中一些最严重的错误,而指出这些的正是对此已司空见惯的律师。

一拖再拖

诚然,考虑死亡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规划身后事可能也会产生高昂的费用。然而,若想能自己决定去世后的财产如何分配——每个继承人会得到什么、要支持哪些慈善机构以及其他事项——适时做好规划就至关重要。但许多人要么没有提前立好合适的遗嘱,要么试图在临终前匆忙拼凑出一份遗嘱。这些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原因很简单:仓促做出的决定会让人没有足够时间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

纽约州北伍德梅尔(North Woodmere)律所Heller & Associates的创始合伙人瑞贝卡·希达亚-海勒(Rebecca Hedaya-Heller)说,若是继承者心怀不满,这种最后一刻才立下遗嘱的举动让他们更有可能宣称,遗嘱是在遗嘱人受到胁迫或是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情况下订立的。

拒绝拖延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有一种名为“可撤销信托”(又名生前信托)的文件,可以让你在生前分配财产,并且当你丧失行为能力时,也能派上用场。在纽约、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州,生前信托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方在遗嘱检验方面有着更加严格的法律。希达亚-海勒指出,生前信托还有其他用途,例如由于这类信托协议属于私人资料,因此不会出现在公共记录中。这意味着,家族事务可以不为外界所知,包括遗产价值以及财产归属问题。

将大笔遗产一次性全部遗赠

当把一大笔钱留给继承人时,人们有时会选择一次性全部遗赠。凯易律师事务所(Kirkland & Ellis LLP)信托及遗产业务合伙人大卫·汉德勒(David Handler)指出,这可能是一个错误。如果子女才二三十岁出头,即便再大些,或许也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一笔财产。他说,毫不限制他们的财产处置权,并非明智之举。

汉德勒谈到,更好的选择是将财产交给一家信托机构,让它们来管理你去世后的资产。他说,这类信托机构还可以在纳税与资产保护方面给受益人带来好处。例如,经过设计,离异的配偶或是某起诉讼中的债权人将无法获得信托财产。按照另一种设计方案,当受益人去世后、财产转移到其兄弟姐妹或是子女名下时,无论信托资产价值几许或是受益人的净值有多高,信托机构都可以帮他们避开额外的遗产税。

忽略数字资产

洛杉矶律所Weinstock Manion的合伙人乔纳森·弗斯特(Jonathan Forster)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确保人们去世后有人能处理他们留下的数字资产,这一点变得至关重要。“假如你有一笔数字资产,却没有人知道它的信息,这些加密货币就丢失了。”他说。

一定要把你的加密货币记录好,并留下说明,让继承人知道如何获取这些信息。例如,不要把私人密钥——能够动用数字资产的一连串字母与数字组合——储存在一台离线的旧电脑上,因为这台设备可能会被无意丢弃,而资产也会随之丢失。相反,可以考虑一种名为“硬件钱包”的特殊设备来管理加密货币资产,同时确保继承人知晓要如何找到并登入硬件钱包。

此外,不要把密码或私人密钥写进遗嘱,因为在遗嘱检验过程中,遗嘱会处于公众视线之下。

没有定期更新遗嘱

立下遗嘱后便将它抛之脑后,这是常有的事。但由于人们的主观想法和客观环境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此,这些文件应该每五到十年更新一次。“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Charlotte)投资管理公司Novare Capital Management的董事J·惠特菲尔德·威尔克斯(J. Whitfield Wilks)说。

几年前立下遗嘱后,在如何分配财产以及支持哪些慈善机构的问题上,人们或许会改变主意。合适的子女监护人人选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正因为如此,定期回顾之前的遗嘱才如此重要。威尔克斯说,就比如,订立遗嘱20年后,当初被指定为遗嘱执行人的某个兄弟姐妹可能已过世、关系疏远、住进了养老院,或是已丧失行为能力。

受益人不匹配

即便更新了遗嘱或设立了生前信托,很多人还是会忘记在其他事项上更新指定受益人,比如养老金账户、个人退休账户和其他投资,以及寿险保单。由于指定受益人这一举动通常可以取代遗嘱内容,因此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例如可能会给之前的配偶留下一大笔钱,又或者,由于最初指定受益人时,某个子女或孙辈尚未出生,因此没有给他们留下特定财产。“要确保这些事能够匹配,你的愿望能够落实,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

没有预留灵活空间

有时,遗嘱或生前信托的措辞方式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比如,留给某个人或慈善机构的钱要比遗嘱人期望的更多或是更少。

举例而言,汉德勒说,假设一个人留下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遗产,遗嘱里写道,其中100万美元捐给慈善机构,剩余部分留给子女。这种情况下,子女们可以得到900万美元。但假若这笔遗产的价值缩水,如今只值400万美元,那么慈善机构仍然可以拿到100万美元,而子女就只能分到300万美元。

他还说,如果要把某个股票账户或银行账户留给某一个子女,也必须要小心。遗嘱人去世后,假如这笔资产已不再持有,抑或其价值大幅缩水,那么这名子女无意间将一无所获,或是拿到的资产远不及其他兄弟姐妹,汉德勒说。

没有提前规避冲突

如果遗嘱或信托协议的内容不在继承人的预料范围之内,继承人之间更容易产生矛盾,洛杉矶的律师弗斯特说,正因为如此,他建议客户应该事先向受益人坦承自己的想法。尽管这样的谈话令人难以启齿,但提前把事情说清楚会减小亲人去世后继承人之间心生怨念乃至对簿公堂的可能性。

弗斯特提到一个例子,曾有一位母亲打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遗产留给做教师的女儿。如此一来,她的另一名子女——当医生的儿子就基本失去了继承权。尽管她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与他们的关系也都很融洽,但之所以想这样分配遗产,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同。

后来,她采纳了弗斯特的建议,在起草遗产分配方案之前,同儿子聊了聊。当她得知儿子竟有一种被冷落、不受疼爱的感觉时,她大感意外,因为这并非她的本意。于是,她调整了分配方案,虽然留给女儿的钱还是比儿子更多,但差别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由于家人间已讨论过这个问题,因此她儿子“余生不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或者母亲是不是没有那么爱他。”弗斯特说,“至少他们曾经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