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杀价战殃及外国车企
不知不觉间,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已抢在外国车企之前占得先机,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
中国汽车行业原本斯文的压价竞赛已演变成一场多方混战。这给早已在中国的电动汽车业角逐中落后于本土对手的外国车企带来了另一个挑战。
起初一轮由特斯拉(Tesla Inc., TSLA)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初带头的降价潮,现已演变成整个汽车市场的一场全面价格战。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中国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ngfeng Motor Group Co., 0489.HK, 简称:东风集团)和湖北省政府联手为部分车型提供补贴,最高可达约13,000美元。这意味着,一辆东风雪铁龙C6 (Citroen C6)的优惠力度可高达其标价的40%左右;这款燃油车是由东风集团和Jeep制造商Stellantis的合资企业生产。汽车厂商们纷纷大刀阔斧地降价促销,其中不仅有中国本土电动汽车行业领头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1211.HK, 002594.SZ, 简称﹕比亚迪股份),还有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和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 F)等外国车企。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驶入慢车道: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2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近20%。此轮下降主要归咎于燃油车销量同比减少约30%。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能源车1-2月销量同比增长23%,但仍不及去年的增势迅猛。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和购置税优惠措施在去年年底到期,因此,许多买家很可能将购车计划提前。
排放标准升级也可能促使经销商清理剩余的燃油车库存——与2019年上一次标准变化之前的做法类似。新排放标准将于7月生效。
全面大幅降价恐怕会有损汽车制造商的利润:过去一个月左右,大多数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股价下跌。自1月底以来,东风集团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市值几乎蒸发了四分之一。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Great Wall Motor Co., 2333.HK, 601633.SH, 简称﹕长城汽车)股价同期下挫20%。
在中国,特斯拉正面对强悍的对手,本土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已经逼近其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而中国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令各大厂商对这里虎视眈眈。本则视频比较了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商业策略、技术水平和制造策略,分析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打赢全球电动汽车行业主导之战有何启示。封面图片制作:Mike Cheslik WSJ S Chinese
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也将给外国车企带来压力——它们大多通过合资企业在中国运营。中国已成为这些外国车企的一个聚宝盆,但随着中国电动汽车销量一飞冲天,它们的市场份额已被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抢走。
根据中国乘联会的数据,今年自主品牌占据了国内乘用车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而2019年其占比仅为38%。电动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居功至伟:外国汽车制造商在竞争中行动迟缓。在中国热销的电动汽车车型中,特斯拉是唯一的外国品牌。电动汽车目前占中国乘用车销量的30%左右,且渗透率很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销售日益放缓,价格竞争残酷,今年中国汽车业的日子将不好过。但是,在中国发达了几十年的外国汽车厂商也面临一个更根本的问题:趁一切为时未晚,它们需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