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遇挫后,车企寻求在印度卷土重来
日产汽车和联盟伙伴雷诺曾表示,双方计划在印度投资约6亿美元,生产六款新车型。
图片来源:Dhiraj Singh/Bloomberg News
在中国和其他地区面临销售停滞之际,全球汽车制造商们正把目光投向印度。车企高管们说,尽管面临历史性的挑战,但印度市场已经大到不容忽视。
在过去一年里,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雷诺公司(Renault SA)、现代汽车公司(Hyundai Motor Co.)和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都宣布了对印度的新计划。
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Ashwani Gupta在一次采访中说,多年来,日产汽车把印度视为准备迎接增长的市场。他表示:“现在这一市场正在增长。”
印度去年的乘用车销量增长24%,与日本并列成为全球销量排名第三的国家,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管理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预计,到2030年,印度的乘用车年销量将超过750万辆,较去年的380万辆增长一倍左右。
直到最近,印度的乘用车市场一直被鲁蒂铃木(Maruti Suzuki)生产的小型经济型汽车占据。在过去20年里,这家日本铃木汽车(Suzuki Motor Co.)的印度子公司占据了印度每年乘用车销量的近一半。
许多全球大型汽车生产商发现,它们在其他地方销量更大、利润更高的汽车很难在印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021年,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 F)追随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 Co.)和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 GM)的步伐,也退出了印度市场。福特汽车当时表示,该公司在印度市场的累计亏损已达数十亿美元,并且预计对该公司新车型的需求将低于预期。
这种观点可能在发生变化。Arthur D. Little的Akshay Prasad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正在出现,他们正购买更大的SUV和跨界车,而且对电动车的兴趣也在增强。
评级公司Crisil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22年3月的一年中,多功能车占印度所有乘用车销量的比例超过40%,而五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该国去年电动乘用车的发货量是之前一年的三倍左右,达到41,000辆。
Prasad说,在这些分类市场上,鲁蒂铃木之外的企业看到了试水的机会。
十多年前,日产汽车首次在印度东南部城市钦奈投资,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开发中心和工厂。但在此后的几年里,这家日本汽车生产商将更多精力放到了中国和美国等核心市场上。
今年2月,日产汽车和联盟伙伴雷诺表示,双方计划在印度投资约6亿美元,生产六款新车型。
2021年,现代汽车表示,计划斥资超过5亿美元,最迟于2028年在印度引进六款电动汽车。3月13日,这家韩国汽车生产商表示,该公司计划收购通用汽车在印度西部拥有的一家已停产的工厂。
大众汽车去年8月表示,已与Mahindra & Mahindra Ltd.达成协议,将为这家印度汽车制造商生产的五款电动SUV供应零部件。这两家公司表示,双方将探索在电动汽车项目上进一步合作的机会。总部位于孟买的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 Ltd.)也在调整该公司的汽车产品系列,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在印度的一个车展上推出了两款电动SUV。
一些跨国汽车制造商正努力应对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困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的数据,2017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达到近2,500万辆的峰值。该协会称,去年这一数字为2,36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是当前的一个亮点,但这个新市场领域的很大一部分份额正被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1211.HK, 简称﹕比亚迪股份)等本土厂商抢占。
据汽车情报机构LMC Automotive称,接近去年结束时,产自中国的汽车有47%是由外国车企生产的,2019年这一占比为54%。LMC表示,中国的情况看上去“对外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明显变得更加艰难”。
大众汽车首席运营官Arno Antlitz称,他希望该品牌能够保住在核心的欧洲和中国市场的地位,但做一些对冲可能是必要的。Antlitz称,他在印度看到巨大的增长机会,“要真正有韧性,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全球化的做法”。
日产汽车最近上调了到2026财年在欧洲和日本的电气化目标,而将在中国的电气化目标从40%降至35%。谈及中国市场,日产汽车提到的因素包括来自本土制造商的竞争日益激烈。
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Gupta称,日产并没有打算让印度市场替代中国市场。他说:“我们振兴印度业务是因为印度政府的支持,并且印度的人口和客户正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