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危机的噩梦会再纠缠德意志银行吗?

图片来源:Michael Kuenne/Zuma Press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 G.DBK)既不像瑞信(Credit Suisse)也不像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但德银还是脆弱的。

德银的股票在上周五下跌了约10%,这表明对欧洲银行业的担忧正在蔓延到瑞信之外。德银可能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而致使该行落入此种境况的原因与瑞信在上上周末被瑞银以超低价收购救助前的情况相同:投资者想知道下一个出事的可能是谁。

德银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即防范违约情况的保险成本)在上周四跳升至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时候的高水平。到了上周五,股票投资者也追赶上了德银CDS投资者的步伐。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由的: 忧心忡忡的债权人推高了德银的融资成本,并使投行领域的对手方更不愿意与德银打交道。德银的这种情况与瑞信遭遇资产外流的恶性循环是不同的,但对德银而言仍是凶险的。

与之相关的一个因素来自于欧洲的次级债市场,在瑞士监管机构决定减记瑞信的所谓AT1“自救”债券后,整个欧洲次级债市场就陷入了忐忑不安。次级债市场里的各种证券价值都普遍遭到下调,这意味着未来融资成本的升高。其他银行股上周五也下跌,尽管跌幅小于德银: 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 BARC.LN)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 13110.FR)的跌幅约为5%。德银在上周五提出按面值赎回次级债券,此举显然是为了增强投资者对该行的信心。

就在几年前,身为德国银行业领头羊的德银曾经沦为欧洲银行业的病患,但德银现在处于更好的状态。德银去年实现了约合61亿美元的净利润,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值,这与瑞信近80亿美元的净亏损形成鲜明对比。德银正从利率上升中受益,恰恰是之前处境的逆转,德银曾经长期因负利率环境而生存艰难。在德银的主要赚钱业务贷款部门,去年的净利息收入(即通过贷款赚的钱与支付给储户利息之间的差额)上升了39%。截至去年年底时,德银的资本和流动资金比率都很稳健。

但德银也并非完全健康无恙。2022年的成本收入比率为75%,虽然好于2021年的85%,但仍高于欧洲银行业的平均值: 去年第三季度,欧洲央行追踪的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平均约为61%。德银的“核心”"业务看起来是变强了,但整体业绩表现受到“资本释放部门”的拖累,该部门是德银在2019年创建的坏账银行业务,用来减记不想要的资产。以总资产相对于权益来衡量,德银的杠杆率也仍然偏高。

因为存在这些薄弱环节,即使德银已经走出了当年危机,德银股价也依然受累而持续处于折价状态。经历了上周五的下跌后,德银股价仅相当于其有形账面价值的30%,而巴克莱和法国巴黎银行的这个比例则分别为44%和61%。在银行业里,紧张不安的市场可能把低估值变成一场自我实现的预言,因此德银的老问题还是阴魂不散。

如今,除了市场恐慌,德银可能没有什么其他好怕的,但在银行业,恐慌却可能是决定成败与否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