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为乌克兰战争寻求突破口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将于4月5日抵达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届时,二者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
将有一个包含超过50位企业首席执行官的代表团陪同马克龙进行此次访问,同时还有与法国商界的会面,但是,外界的关注点还在于他与冯德莱恩将如何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当前的乌克兰战争。
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费伦齐(Zsuzsa Anna Ferenczy)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马克龙与冯德莱恩想要推动的首要问题,可能是在与俄罗斯打交道的方面获得中国的一些支持,以帮助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
“实际上,我认为我们并不能期待太多,但我认为,显然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是当务之急。”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官方立场是中立的,但仍在经济和外交上支持俄罗斯以应对西方制裁。中国国家领导人听取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意见,并与普京保持着长达十多年的亲密友谊。今年3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对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俄方签署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在去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马克龙呼吁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更大的调解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中方发布了一份包含12点内容的和平计划,但该计划未能在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得到热烈的回应。
这是马克龙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中方为遏制疫情而自2020年初有效地关闭了旅行边界。这位法国领导人上一次对中国的访问发生在2019年。
在马克龙此次访问之前,德国总理舒尔茨已于去年11月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但两者采取了不同的基调。
欧洲普遍认为,舒尔茨的访问持过于和解的态度——这位德国领导人支持该国商业利益的努力,优先于其推动中国加入乌克兰问题谈判桌的努力。
然而,这一次,这个问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推动。
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府)在5日表示,马克龙在此次访华之前与美国总统乔·拜登通电话,双方同意与中国接触以加快结束乌克兰战争。
马克龙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法美两国领导人提到了与中国接触的共同意愿,以加速乌克兰战争的结束,并参与建设该地区的可持续和平。”
而冯德莱恩则在上周于布鲁塞尔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指责在“针对乌克兰的残暴和非法入侵”时发展与俄罗斯之间的“无限制”关系。
冯德莱恩声称,“任何在事实上会巩固俄罗斯吞并这些地区的和平计划,都不是可行的计划。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坦诚相待。”同时,她还指责中国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日益强硬的姿态。
她表示,“中国如何继续与普京的战争互动,将是欧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表示,中方对冯德莱恩的讲话倍感“失望”。
在这样紧张的背景下,预计马克龙会要求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尽管俄罗斯方面提出了要求,但是中方并未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然而,美国官员仍对这种可能性发出警告。
法国巴黎的蒙田研究所国际研究项目主任马修·杜沙泰尔表示,马克龙之行不太可能成为这一问题的分水岭,但他的外交行动可能会为欧洲的安全带来胜利。
杜沙泰尔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这实际上是朝着积极方向的一点点前进,而不是对中国的调解抱有超出实际的期望”,根据他的说法,欧洲认为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是一个“摇摆国”。
杜沙泰尔表示,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那么随着战争的拖延,这可能会使天平朝着对俄罗斯有利的方向倾斜,而如果中方的态度向乌克兰倾斜,那么情况就会恰恰相反。
来自法国智库“La Fondation pour la Recherche Strategique”的研究员安托万·邦达兹表示,马克龙需要谨慎行事。他还认为,一份措辞模糊的声明可能会无意中表示支持中方的立场并为其赢得胜利,而不是突出这场战争对欧洲安全构成的威胁。
然而,邦达兹补充称,合作点之一可能在于核武器问题。
法国与中国同属拥核大国。法国并不参加北约核演习。邦达兹表示,中法两国都反对共享核技术,这意味着法国处于“合法”地位以“要求中国对俄罗斯宣布打算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的问题作出正式回应,并尽力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他还补充称,马克龙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将取决于中国是否担心欧盟的进一步制裁,以及欧洲和美国在乌克兰等问题上深化“跨大西洋协调”的风险。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方可能会试图挑拨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因为后者在双边关系中历来采取不那么强硬的态度。
尽管是北约的创始成员国之一,法国却并不属于由美国领导的安全集团,例如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组成的“奥库斯”联盟(AUKUS),以及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四方集团”(QUAD),而这两大集团都被广泛视为旨在遏制中国影响力的组织。
尽管如此,中欧关系在近年来仍然急剧下降。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中欧之间还因立陶宛等欧盟成员国、针对欧洲议员的反制措施等问题产生摩擦。在2021年,由于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27国集团搁置了一项与中国的重要贸易和投资协议。
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费伦齐表示,马克龙与冯德莱恩的访问,可能是为改善这些关系而迈出的第一步。
费伦奇指出,“双边关系一直在下降,我认为,中方也在努力重建这种双边关系”,并补充称,欧盟领导人明白他们“对中国有着实际影响力,我们需要从这个立场出发而更多地发声。”
“中国希望与欧盟继续合作,并继续开展商业和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