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985年来到美国,当时他31岁。习近平主席抵达爱荷华州旨在了解美国的农业技术和动物饲料事宜,以及如何在美国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习近平主席当时只是一名级别较低的共产党员,在为期两周的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作为该州马斯卡廷镇一个美国家庭的客人,睡在一个装饰着电影《星球大战》海报的房间里。习近平主席热爱爱荷华州,令他感到非常惊讶的是,与中国同行相比,美国农民的经济状况在物质和金融方面都非常出色。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早期访问给这位中国国家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坚信,必须为他的国家和公民创造财富,尽管他对共产党的政策有着严格的意识形态承诺,但他认为,这是所有中国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支柱。

与此同时,世界开始悄然意识到,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或第二大经济体,不可能孤立北京或对其实施严厉制裁,而中国已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2020年,两国贸易往来额达6910亿美元。

习近平主席认为,中国与西方的竞争,首先是哲学的竞争。西方政府认为,成功来自于让人们选择自己的命运,而习近平主席和中国领导人认为,个人应该为了共同利益和共产党所定义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自由、隐私和尊严。

习近平主席的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构成了对未来的意识形态愿景,中国共产党通过辩证分析的棱镜来评估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

自 2017 年华盛顿官方将中国描述为“战略竞争对手”以来,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的贸易战,互惠(尽管有选择性)的经济脱钩形式,中国国家主席认为,华盛顿为遏制中国崛起并与其达成战略平衡而采取的行动,例如美国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创建的奥库斯联盟(AUKUS),或美国与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组建的四国集团,这些只不过是对中国具有战略敌意的机构。

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中国的最终胜利是有把握的,因为历史决定论的深层力量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而美国多年来一直处于结构性衰退之中。

自1979年与越南结束边界争端以来,中国没有卷入任何军事冲突,如果在南海地区采取行动,将加剧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海上边界争端,但与此同时,中国是所有这些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

习近平主席确信要实现中国的领土完整,他承诺并重申台湾地区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如有必要,将考虑武统台湾。

习近平主席期待中国在全球外交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界对过去几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的两个外交事态发展的步伐感到震惊。

第一个事态发展反映在一张从中国首都北京拍摄的照片上,王毅——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官——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和沙特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和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之间进行的斡旋,第二张照片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的会面。

第一张照片宣布已达成协议,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恢复自 2016 年以来断绝的外交关系,双方在数周内宣布有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给华盛顿的一记强有力的耳光,至于第二张照片,则证实了北京和莫斯科加强联盟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在访问莫斯科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为期三天的峰会结束时告诉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我们正在见证100 年未见的变化,我们正在共同引领这种变化。”

在中国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了恢复自 2016 年以来断绝外交关系的协议(路透)

事实上,习近平主席正在推动抗衡与华盛顿在 1945 年二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特别是关于人权原则作为普世价值的重要性,以及民主和政治自由主义的神圣化。

今天,习近平主席意识到,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已经变得丰富而复杂,多文明、多极化和多边化,因此,中国国家主席厌恶华盛顿的观点,即世界在民主国家和专制政权之间被分为黑白两部分。

习近平主席认为,这些原则完全符合美国的外交和地缘政治利益,他认为,通过划定意识形态界限并使用美国制定的标准,将国际社会划分为所谓民主和不民主阵营,在急需团结合作的世界中制造分裂和对抗。

中国最高领导人很少点名批评某个国家或其他领导人,更倾向于暗示或含糊地提到“一些国家”或“某些国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重复了美国的名字,谴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遏制”“围堵”和“打压”他领导下的中国。

3 月 15 日,中国国家主席公布了全球文明倡议,认为各国应“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倡议,呼吁尊重文明多样性,捍卫人类共同价值,高度赞赏文明传承与创新,共同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

最后,可以肯定的是,习近平主席的做法不是即兴的,而是有条不紊的和意识形态的。半个世纪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敦促中国领导人“韬光养晦”,但习近平主席毫不掩饰他重塑自 1945 年以来就存在的世界秩序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