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东方研究院院长、前外交官冈特·穆拉克表示,大多数欧洲人对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近期访华后就台湾问题发表的声明存在不同意见。

穆拉克在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补充称,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在最近访问中国期间,试图掩盖和填补欧洲外交努力在马克龙访华后出现的任何裂痕。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贝尔伯克还在会上警告不要使用武力改变台湾岛的局势,并强调台海地区的任何军事升级都将给整个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局面,强调任何单方面的改变都不为欧洲人所接受。

就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华进行访问的几天之后,贝尔伯克也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并在访问期间呼吁中方要求俄罗斯停止其在乌克兰的战争。

马克龙在上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欧洲对台湾问题保持距离,并且在防务领域内“减少对美国人的依赖”,从而引起了一些人的批评和质疑。

德国大使穆拉克表示,贝尔伯克对中国的正式访问,是在包括对韩国和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的正常官方访问框架内进行的,但是这场访问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发生在马克龙的对华访问之后,而马克龙曾在访华期间,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不同于美国立场的观点。

不同的欧洲立场

穆拉克认为,马克龙的这一尝试反映了法国与美国之间的旧有分歧,但并不反映欧洲的立场。因此,德国外交部长明确地表达了她的观点,以弥合在马克龙访问期间出现的裂痕。

他还表示,这位德国外交部长通过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而强调欧洲的不同立场,她还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我们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我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亲密的朋友,而且我们可以在共同点的基础上以文明的方式行事,并进行适当的商业交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穆拉克表示,马克龙与中国进行了良好的贸易往来,这也可能是他没有在这次访问期间采取任何严格立场的原因,他还表示,希望能够说服法国人在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上,与欧盟找到共同点。

另一方面,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委员查尔斯·卡普钦认为,德国外交部长在访问北京期间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更加有用”,并且声称马克龙在访问期间发表的立场“无用”,甚至包含“不负责任的”言论。

他在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强调,美国及其欧洲伙伴必须以统一的立场来应对中国及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他还承认,各方在观点上存在分歧,而欧洲人对美国方面不断施加压力以与中国走向冷战的担忧也存在合理性。

卡普钦认为,对于欧洲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来说,“非敌非友”是一项很好的、正确的、恰当的理念,因为中国可以在发展世界和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压以结束乌克兰战争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他又质疑中方是否愿意发挥这样的作用。

此外,他还认为,欧洲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的立场并无不同,但是他们更愿意与美国退居二线,因为他们在军事层面并非主要参与者。他还强调,欧洲必须统一立场,以在全球层面占据影响力,但是欧洲要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