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大使空懸逾3個月 凸顯雙方關係鬧僵
(中央社台北5日電)中國駐美國大使已空懸超過3個月,這是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懸宕最久的一次,凸顯當前兩國關係鬧僵,也意味著中國目前還在審慎斟酌如何與美國打交道。
香港「南華早報」(SCMP)3日報導,上回這個職位長期空懸是在1995年6月,當時北京當局召回李道豫兩個月,此前華府同意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在台灣總統大選前訪美。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傅瑞偉(Charles Freeman)表示,想必北京正在全面檢討該怎麼辦,並思索這段外交關係是否值得投入。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北京,全程由傅瑞偉翻譯。
各方認為,接替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出使美國的人選,就是他的副手之一謝鋒,北京至今尚未正式布達,但跡象顯示應該八九不離十,因3月24日美國高層訪中,由謝鋒擔綱代表當局的要角會晤對方。
涉外事務專家分析,謝鋒獲得出使國同意的程序根本不是問題,而且不同於美國派大使需經過嚴格聽證,以致等待期達好幾個月,北京的人選指派,內部並沒有資格審查的刁難。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表示,北京沒有參議院,沒有國會聽證,(人選)定了就是定了,想必是北京在故弄玄虛,以表達對美方的不滿。
他說,就是要讓美方知道北京很不悅,並期盼美國好好善待中國的新任大使。
至於美中目前到底有多麼僵,報導說,許多中國民眾不相信,甫卸任駐美大使的秦剛最近遭受的難堪。
秦剛不僅接觸白宮高層官員受限,迫使他得耗費很多時間於剪綵並會晤美國地方層級的官員,凸顯雙邊關係實在不佳,但白宮矢口否認。
與此同時,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也嚐了不少排頭,包括接觸中方高層也被賞閉門羹,他去年10月受訪坦言:「他們(中方)不願跟我們談。」
而華府和北京互給對方臉色看的癥結點之一就是因為台灣。報導說,即使華府裡許多官員認為,有必要捍衛民主台灣對抗極權威脅,中國卻視為危及主權。
中國內心作梗的種種還包括,美國對台軍售不斷加碼一再損及一個中國政策,美台官員的接觸包括和總統蔡英文往來日益密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屢次聲稱要保衛台灣,揚棄行之有年的戰略模糊等。
此外,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外交一把手王毅在日內瓦公然槓上,去年布林肯則是與王毅的前任楊潔篪在阿拉斯加州唇槍舌劍。
傅瑞偉表示,了解中國文化的人都知道面子問題,這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關係還將不斷循環上演。
而中國自認致力於緩和局勢,卻因內部的疲軟經濟和爆發抗爭遭到忽視又被冷眼以對,也使得北京深感挫折。
去年11月20國集團(G20)峰會,習近平見過拜登後,同意由布林肯今年2月訪中,再開啟一系列部長層級的交流,但中國偵察氣球闖入美國領空鬧得沸沸揚揚而搞砸。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執行主任但若雲(Rorry Daniels)分析,因中國自認球在美國手上,原以為對方會拋回來,沒想到卻是一記扣殺。
她說,當中國覺得無法和美國維持建設性關係,他們傾向全面暫緩,不過駐美大使出缺許久只能算是一般的時間序問題。
由於諸多中共高層和官員近期才上任,加上習近平大權獨攬,凡事都得他說了算,因此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中國政治專家史宗瀚(Victor Shih)推測,駐美大使可能只是尚未定案的任命。
史宗瀚表示,何況習近平上月高調訪俄,以致定奪人事任命可能因此停擺,凸顯中央集權體制缺乏授權的特色。
報導說,另有若干人士以當前的局勢分析,謝鋒可望在本月走馬上任,因北京得重新調整並關注,蔡總統過境美國後,華府方面釋放的初步訊息。
但大使是派駐國政策制定的眼線,基於外交互惠和禮遇的考量,縱使當前中國駐美使館由臨時代辦先撐著,但遭遇關鍵時刻還是需要大使出面才行。
朱志群說:「這是兩難局面,當關係不好沒有大使在任,而沒有大使關係更無法改善」,「我們都很不解怎麼(任命)拖那麼久」。(編輯:曹宇帆/張淑伶)1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