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6日專電)巴西南部布魯梅瑙市(Blumenau)一所托兒所昨天發生血腥攻擊事件,造成4名兒童死亡、5名幼童受傷,儘管當局將該案視為孤立的偶發事件,類似犯罪增加仍令專家擔憂。

聖保羅大學(USP)一項調查指出,2002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間,巴西共發生22起校園暴力攻擊事件。加上昨天在布魯梅瑙市發生托兒所遭血腥攻擊事件,2022年至2023年巴西已發生11起這類案件。

巴西非政府組織「我愛和平研究所」(Instituto Sou da Paz)執行長、社會學家里卡多(Carol Ricardo)表示,不一定所有案件都與社群媒體有關,但隨著仇恨團體出現,網路使用日益激進化。

里卡多指出,當暴力言論觸及遭霸淩或感到被社會排斥的人時,影響可能會加劇。例如一些年輕人和兒童想要為他們所經歷的某些情況進行報復,一旦接觸到鼓勵犯罪的仇恨社區,就可能促進此類攻擊事件發生。

ABC聯邦大學教授、全國教育權運動指導委員會成員卡西歐(Fernando Cássio)認為,暴力意識形態在巴西是結構性的,法西斯主義和仇恨言論死灰復燃反映社會沒有教育人民如何面對這種事情。

卡西歐強調,霸淩不能被視為校園暴力的主要因素,沒有人生來就想傷人或殺人,精神痛苦有多種表達方式,並不是引發暴力的唯一原因,實際問題可能更複雜。

卡西歐也譴責部分新聞媒體對校園暴力犯罪行為報導的細節,例如展示凶手的房間和收藏的武器、所寫充滿仇恨的言論,以及張貼納粹海報等,這類資訊可能挑起其他具有暴力傾向者的隱藏欲望。

里卡多也指出,一名經常被人當隱形的兒童或青少年會因這類型暴力而被人看見,因此在社群媒體或新聞報導顯示凶手犯罪細節,可能變成他們模仿對象。

聖保羅聯邦大學醫院精神科醫師阿德莫尼(Danielle Admoni)認為,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也沒有成年人的經驗可知道何謂有所為或有所不為,更容易受到極端主義言論影響,使他們和其他人處於危險之中。

卡西歐表示,部分社會大眾不相信這些罪行與仇恨言論和槍枝文化有關,美國就是一個實例,以為加派警察進入校園就可以終結暴力事件,結果沒用,悲劇還是不斷發生。(編輯:陳惠珍)1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