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俘疑遭斬首 外流密件透露美憂烏反攻戰力
(中央社基輔12日綜合外電報導)社群媒體上近來出現烏克蘭戰俘遭斬首的影片,總統澤倫斯基為此譴責俄羅斯是「畜生」。另外,美國外洩機密文件透露,美方正擔憂烏國在接下來反攻階段取得重大進展的能力。
● 烏克蘭戰俘疑遭斬首 澤倫斯基痛批俄國「畜生」
社群媒體上近來出現一段影片,疑為烏克蘭戰俘遭斬首的畫面,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2日譴責俄羅斯是「畜生」。聯合國也表示「震驚」,歐洲聯盟矢言追究戰犯責任,克宮則稱影片真實性待查。
在這段長約1分40秒的影片中,一名身著迷彩服的蒙面人將另一名穿著制服的男子斬首。拍攝現場傳出用俄語激勵劊子手的聲音。男子被斬首後,有個聲音還說應該把頭顱送給「指揮官」。
影片中可以看出被害者的背心上有烏克蘭三叉戟國徽。法新社無法獨立查證影片是否屬實。
● 美外洩機密文件:烏克蘭彈藥枯竭 美憂反攻戰力
根據法新社11日閱覽的報告和文件,美國高度關切烏克蘭在接下來反攻階段取得重大進展的能力,以及基輔當局持續抵禦俄羅斯砲火上所面臨的彈藥問題。
這份文件是大批外流於網路的高度敏感資訊之一。文件外洩案已引發美國展開刑事調查,美國國防部也說此事對國安構成「極為嚴重」的風險。
烏克蘭預計於今春對來犯的俄羅斯軍隊發動攻擊,為今年第一波大型軍事推進行動。然而,一份最高機密文件表示,俄羅斯牢固的防禦以及「烏克蘭長期以來訓練和彈藥供應的不足,恐將阻礙推進力並升高進攻期間的傷亡人數」。
在大量高度敏感文件外洩並流傳到網路上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11日與烏克蘭外長和防長進行會談,設法安撫盟邦烏克蘭。
● 美外洩機密文件爆:塞爾維亞願向基輔提供武器
五角大廈機密文件也顯示,塞爾維亞已同意或已向基輔當局提供武器。塞爾維亞是歐洲唯一拒絕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對其實施制裁的國家。
這份名為「歐洲|對俄烏持續衝突的回應」的文件以圖表形式,列出38個歐洲國家政府對烏克蘭軍事援助請求的「評估立場」。圖表顯示,塞爾維亞拒絕向烏克蘭軍隊提供訓練,但承諾提供或已提供致命援助。文件還說,塞爾維亞有政治意願和軍事能力,在未來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 傳南韓同意出借美國50萬發砲彈 提升華府援烏彈性
南韓「東亞日報」12日報導,南韓與美國已達成協議,將出借美方50萬發155公厘口徑砲彈,此舉將使華盛頓在提供烏克蘭彈藥上有更多彈性。
東亞日報引述不具名的政府消息來源報導,南韓決定「出借」而非出售砲彈,是為了將砲彈被用於烏克蘭衝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南韓總統尹錫悅曾表示,南韓法律禁止對衝突中的國家提供武器,因此可能難以提供武器給烏克蘭。
● 華爾街日報記者遭俄國拘留 拜登:完全不合法
美國總統拜登11日稱俄羅斯以間諜指控監禁美國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一事「完全不合法」,並告訴這位「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家屬說自己正努力讓格什科維奇獲釋。
格什科維奇是「華爾街日報」資歷豐富的駐俄記者,他3月29日在莫斯科以東約1800公里的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遭到拘留。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1日表示,俄國拘留格什科維奇且不允許領事探視傳遞出一項訊息,即全世界的人都應小心「踏足俄羅斯」。
● 美國女籃球星將出回憶錄 細述遭俄關10個月歷程
出版商11日宣布,去年遭俄羅斯關押的美國女子職籃(WNBA)明星球員格林納(Brittney Griner)正在撰寫回憶錄,內容是關於她入獄10個月,最後以引人注目換囚告終的經歷。
格林納是兩屆奧運金牌得主,曾奪下WNBA總冠軍,2022年2月在莫斯科市郊一個機場被捕,原因是在她的行李中發現了少量大麻油。她因走私毒品罪被判處9年徒刑。
後來美俄達成換囚協議,美國同意釋放惡名昭彰的俄羅斯軍火商布特(Viktor Bout),換取格林納於2022年12月獲釋。
● 嚴防役男逃兵 俄羅斯計劃採用電子徵兵文件
俄羅斯準備在該國史上首次採用電子軍事徵兵文件,致力讓男性更難逃過逃過兵役,俄羅斯下議院國家院11日對這項立法表示支持。
莫斯科正在尋求如何完善其徵兵制度,以強化在烏克蘭的軍事力量,上述舉措便是其中一環。不過,俄國政府官員表示目前沒有計劃徵召更多人到烏克蘭參戰。
● 烏克蘭盼印度提供更多醫療用品 邀印企協助重建
印度12日表示,烏克蘭要求提供更多藥品和醫療設備,並邀請印度企業協助重建因俄羅斯入侵而遭受重創的烏克蘭。
印度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烏克蘭外交部第一副部長扎帕洛娃(Emine Dzhaparova)在為期4天的訪問期間提出此要求。這次訪問於12日結束。
印度外交部表示,扎帕洛娃與印度主管外交及文化事務國務部長雷奇(Meenakshi Lekhi)舉行會談,並將總統澤倫斯基寫給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信交到雷奇手中。外交部沒有提供關於這封信的細節。(編輯:楊昭彥/核稿:施施)11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