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國/行動支付走遍中國大江南北 海外旅客寸步難行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特稿)行動支付已是中國人生活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然而中國的行動支付必須綁定中國國內銀行帳戶成了最基本也最難跨越的門檻。隨著國境開放,越來越多海外旅客抵達中國,卻在入境之初就面對這堵高牆,旅行從一開始就寸步難行。
相較於其他國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支付系統,中國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則相對穩定,兩大平台巨頭「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瓜分掉大多數的市場占比。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分別誕生於2004年與2013年,直至2014年在母企業阿里巴巴、騰訊的推動之下,加上中國政府支持,這兩項支付工具的觸角伸入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之中,一步步取代了現金,如今,無論是叫外送、網購、購買電影票、網路叫車,甚至是買高鐵票或機票,一切想得到的消費,都可以藉由這兩項工具完成。
截至2022年,「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占據了中國第三方市場超過90%的市占率。出門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手機與網路,成了生存最為基本的要求,「一機在手,購物無窮」的無紙交易成為了中國消費市場中的一道獨特光景。
只不過對於中國本國民眾來說,這些看似自然而然的日常生活,在短期停留的外籍旅客與商務人士眼中,卻是難以參與,特別是隨著中國結束了近3年的邊境管制,重開國門,外國人逐漸重新來到中國,剛入境就發現,他們難以跨過高牆,享受不到這些便利。
根本的原因在於,無論是「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工具帶來的便利建立於相對封閉的中國金融體制中:「如果沒有在中國的銀行開戶,那麼再多便利都與你無關。」
在越來越緊縮與嚴格監管的中國金融體系中,要在銀行開戶並不容易,而且每間銀行要求的文件也都不一,基本上來說需要有效證件、工作證明,有些銀行會要求租房合約或居住證明、有效手機門號。
這為了僅僅只是數日旅行而到當地銀行開戶,對於旅客而言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實際的事情,更不用說,除了有效證件之外,不太可能隨身攜帶這些開戶的必要文件資料。
相較於在其他國的旅遊,即便沒有當地的行動支付帳戶,遊客仍可透過信用卡或是現金解決旅遊的大小事。然而在中國金融消費市場的實際狀況是,雖然信用卡可以在中國使用,但若非中國銀聯的卡片,很有可能有刷不過的風險。
這樣的情形在過去COVID-19疫情管制期間,仍需要入境隔離時就發生不少困擾,許多隔離旅館只收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雖然可以刷卡卻又不接受非銀聯卡而使當時赴中從事商務活動的外籍人士感受到極為不便。
至於現金,在消費市場的占比已經越來越低,雖然依中國的法律規範,業者並不能拒收,然而實際上能夠使用現金的場合越來越少,有時候要用現金支付時,甚至可能被店家側目。
在這樣特殊的情境之下,「用人民幣現金在某某城市生活一整天」成為了不少中國影音創作者喜愛拍攝的題材。在這類的題材之中也能看到,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中,即便用現金仍能吃飯、購買生活用品或搭乘地鐵與計程車等,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然而仍會遇到商家沒有錢可找的情形,至於充斥於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服務,只能用行動支付預約使用,「看得到用不到」。
在當今的中國,行動支付的市占率只會越來越大,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並且從一二線城市逐漸向內陸擴散。如今抵達中國的外籍遊客雖然仍能透過購買實體交通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在餐廳用現金支付,然而沒準哪一天這些仍然少數為現金支付敞開的大門,也會闔上。
無怪乎有上海的友人曾這樣形容,維持生命所需的三要素是「 陽光、空氣和水」,但從現在到未來的中國,維持生命所需的三要素是「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現在政府正在大力推動的數位人民幣。」
即便已經建立的支付高牆不可能拆除,然而當中國在接納大量短期觀光客與商務人士的同時,或許得思考另闢蹊徑,至少提供一把好爬的梯子、指引一個方向,不會令他們連第一步都走不出去。(編輯:張淑伶)111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