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人民幣崛起不是為了挑戰而是補漏,背後反映部分國家對美元霸權不滿。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攝  112年4月17日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人民幣崛起不是為了挑戰而是補漏,背後反映部分國家對美元霸權不滿。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攝 112年4月17日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17日電)近期多國宣布與中國達成部分外貿以人民幣結算,繞過美元,美元地位鬆動說再次受到關注。中國學者認為,人民幣崛起不是為了挑戰而是補漏,背後反映部分國家對美元霸權不滿。

近期以來,中國加強推動人民幣結算的動作頻頻,不只在戰略上藉此與盟友俄羅斯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包含巴西、伊拉克也陸續傳出在一定程度上的進出口貿易,與中國建立本幣結算機制。

這些協議使得「美元地位鬆動」的觀點再次引起議論,甚至有部分中國輿論將此定調為「人民幣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目前並沒有出現明顯人民幣取代美元的態勢,然而與中國交易時選擇以人民幣結算的國家,可預見會越來越多。背後反映的是不滿美國用自身資本優勢,創造對於自身有利的經濟架構。

他指出,包含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都希望美元穩定,如此對於世界各國間的金融、貿易等都有利。然而現在美元是和美國霸權綑綁在一起,特別是用於「貿易制裁」,這是外界不樂見的。

包承柯提到,即便美國對俄羅斯等國做出了貿易制裁,然而這些國家仍有貿易需求,加上陸續有國家對於美元霸權造成的不穩定表示擔憂,因此就會有一些聲音認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應該做出一些應對,「美元的地位被削弱是美國造成的,而非人民幣強大到足以挑戰的結果」。

他強調,中國的經濟體量仍比美國小,而且中國目前仍是開發中國家而非已開發國家,金融制度還有許多不完備,仍須進一步推行金融改革,過早承擔世界貨幣的責任,對於中國的發展不見得有利。

包承柯認為,目前人民幣扮演的角色是和個別國家在特定的交易中,補足現今國際貿易體制中,美元的不足以及因為制裁等因素所造成的破洞,而非取代美元。

他進一步提及,如果未來10年、20年人民幣的體制發展健全,金融市場得到國際信任,將可以建立一個「人民幣貨幣體制」,與「美元貨幣體制」、「歐元貨幣體制」並立,並且可能出現多元貨幣體制的新常態,而非只依賴美元。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16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表示,美國對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祭出的經濟制裁,對美元在全球主導地位造成風險,因為受制裁國家正在尋找美元的替代貨幣,「我們使用與美元相關的金融制裁,假以時日會產生風險,可能危及美元的主導地位。」(編輯:邱國強)1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