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9日電)中國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是否為中止ECFA的前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當然也有所準備,已盤點過約1000項農產,「不是都能進來」;且農產出口依賴中國大陸已大幅減少。

中國商務部12日發布公告,將就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調查持續最長9個月,最遲預計在2024年1月12日結束。上述事件,是否成為取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前兆,備受關注。

網路媒體節目「新聞不芹菜」今天播放之前預錄的專訪節目,接受訪問的陳吉仲說,2002年兩岸先後加入WTO,原本都要跟每個會員國洽談,例如各會員國關切什麼,已開發、未開發國家的關稅削減幅度也會不同,還有關稅配額等都要談,剛好農產品沒有跟對岸談,中國也沒有表示意見,維持了21年。

他並說,相關議題的2000多個品項都是這樣來的,「我們當然很樂意在兩岸既有架構底下去討論。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有盤點。」

針對農業部分,陳吉仲說,農業號稱有830項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管制清單,其實相關稅則號列大概有將近1000項,不是每個品項都可以進來,例如中國是口蹄疫區,豬肉就不能進來,有防檢疫的問題。

他並說,已經盤點過所有品項,萬一哪天兩岸針對此議題談不攏,要依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架構跟遊戲規則洽談時,「我們當然也有所準備,院的各部會會做充足準備。」

陳吉仲也說,2008年前總統馬英九執政,2010年ECFA開始運作,當初有早收清單,清單上的產品有提供免關稅,出口到中國大陸的早收清單品項的貿易額開始增加,最高是2018年增到2億1000多萬美元,約新台幣60幾億元,這是中國大陸讓利下的農產品出口值;可是到去年為止,只剩下5900多萬美元,大幅度減少。

他強調,必須特別說明的是,出口值減少,表示現在農產品出口倚賴中國大陸市場已大幅度減少。以前出口市場第1名是中國大陸,2018年曾達到23%,快占1/4,之後才是美國、日本;2022年出口中國大陸變成占12%多,不到13%,已降了10%,而且出口的產品很多都不是農產品,例如皮革也放在農產值裡面來的。

他還舉例,以前台灣水果外銷,約4、5年前,8成或8成5到對岸,去年年底只剩不到2%;水產品也被中國禁止輸入,但是石斑魚、午仔魚都維持在非常好的價格水準,因為農委會有開拓其他市場。

另外,他也說,「ECFA取消有相關條文,目前我們沒有得到這樣的資訊。」(編輯:陳政偉)1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