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素食料理為親善橋梁 名廚黃景龍英國獻藝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曼徹斯特23日專電)台菜名廚黃景龍近日在英國演繹台灣素食料理,功力讓本地專業廚師讚賞。策劃活動的僑委會國際青年親善大使謝優康說,飲食超越語言文化藩籬、貼近人心,是連結台、英最佳橋梁之一。
僑務委員會去年首次選拔國際青年親善大使,在英國出生成長、父母來自台灣的謝優康(Oliver Hsieh)是全球18位獲選青年之一。21歲的他目前是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工程學碩士生。
他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台灣素食料理很有特色,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近期有吃素潮流,因此嘗試透過素食向英國民眾「推銷台灣」。
他說,特別的成長背景讓他相對容易換位思考,理解台英雙方的觀點、思維和情感,這有助他搭建台、英交流橋梁以及從英國視角看台灣。
「要有效宣傳,就不能只從台灣人的角度看台灣」,謝優康曾舉辦結合英式下午茶與台灣茶點的文化親善活動;22日「世界地球日」,他在曼徹斯特舉辦台灣素食體驗會,邀請黃景龍掌廚,推出由10道料理組成的自助餐,另附鳳梨酥、珍珠奶茶等代表性甜點,黃景龍現場簡單示範幾道餐點的料理步驟。
入場券12英鎊(約新台幣457元)起跳,菜單涵蓋素漢堡肉小農梅干菜割包、素鴨割包、素羊肉蔬菜湯、植物肉燥炒米粉、五柳甜椒紫菜素魚、糖醋鳳梨炸素魚條、素鵝羅漢、涼泮素鴨絲、香素春卷、素叉燒麻油米糕等現做料理。根據活動網站,部分票券收益將捐助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UNOCHA)旗下急難救助計畫,協助土耳其與敘利亞地震災民。
午餐、晚餐兩場素食體驗活動總計超過300人參加,其中不屬於亞裔社群的英國本地民眾占近5成,市議員裴柏(Teresa Peppe)和夏沛(Rob Sharpe)應邀出席。
前來一嚐台灣素食的義大利裔專業廚師寇提塞(Antonio Cortese)特別喜愛「吃再多也不脹氣」的植物肉燥炒米粉,自稱可一次吃掉至少5人份。
他告訴中央社,台灣素食十分具國際競爭力,問題只在何時能形成旋風、在國際間取得可觀商業成果。隨著素食在各國的市場接受度和需求提升,可期待台灣素食的國際舞台擴大。
有20年餐廳營運經驗、曾參與電視節目料理示範的希臘裔廚師艾斯丁(Solos Astin)告訴中央社,台灣素食有本事提供廣大美食愛好者與含肉料理同樣美好的味覺饗宴,說服沒有吃素習慣者「沒肉,也能吃得很享受」。
他約20年前首度品嚐來自台灣的素肉和素海鮮,至今仍樂在其中。他說,料理得宜的台灣素食既展現台灣飲食文化特色,也符合持續增加的素食人口需求,具可觀國際發展潛力。
跨國數據比較網站Finder的資訊顯示,目前英國近14%成人(約720萬人)採取「無肉飲食」,其中6.5%為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s),4.5%吃的是「海鮮素」,純素主義者(vegans)則占約2.5%。
有「台菜王子」封號的黃景龍為忠實傳達台灣素食料理特色,特別將重達數十公斤的醬汁和調味料自台灣運來英國。為揣摩吃素者的味覺偏好,他19日抵達英國後,嚴格實施3天「清口」,同時親自選購所有食材,並在22日活動登場前先到曼徹斯特的素食餐館進行田野考察,見證本地年輕世代如何以葡萄酒搭配裹著濃稠糖醋醬汁的油炸素料,吃得津津有味。
獲國內外獎項肯定的黃景龍曾數次受台灣官方之邀,前往北美洲、南美洲、澳洲等地推展「美食外交」。此次在英國,他選擇以大量運用本地民眾熟悉的甜椒、番茄、花椰菜為基礎,結合台灣特色醬料和素料,既顧及西式素食講究善用原食材的精神,也展現亞洲調味風格與料理技法。
黃景龍告訴中央社,根據他的實務經驗,素食是最容易達成跨界融合,也是最容易在國際間推廣的料理類別,主要原因包括食材的高度共通性和普遍性,例如此次他在糖醋素魚料理加入檸檬葉,除了有助增添味覺層次,也是善用西方美食愛好者十分熟悉的東亞糖醋與南洋香料風味。
考量永續飲食是國際潮流,黃景龍提到,既美味又符合永續原則的台灣素食料理可以是推廣台灣的最佳媒介。(編輯:郭中翰)1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