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沒有煙火氣的北京 出現擺攤經濟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北京25日電)經濟學界一直有句俗語,「十個經濟學家,可能會有十一個觀點」。這反映在最近中國經濟的許多話題上,像是中國經濟前景會怎樣?會不會出現通縮?各有各說法。但是從民間觀察,一直管制嚴格的北京出現民眾擺攤,經濟好不好可能不是官方說得算,民眾點滴在心頭。
最近的北京二環內出現零星擺攤,可能出現在大商場的外頭,可能出現在知名網紅胡同旁邊的小胡同,通常是「50×50」大小的瓦楞紙上擺著簡單的飾品、玩具,業者看上去是「辛苦人」。
但是,要在北京找到能稱得上火紅的「擺攤經濟」還是要在四環外尋找,如通州的後車廂日落市集、或是朝陽區邊上的盛華屯夜市,前者在去年疫情間的8月開張,後者在網紅直播的加值下辦得熱鬧。
這種擺攤賺錢方式與幾年前由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地攤經濟」,似乎沒有甚麼太大區別,中心主旨都是以路邊經濟紓緩失業潮。李克強在2020年6月赴山東煙台考察時,還形容「地攤經濟」是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
當時「地攤經濟」的結局是,在官媒的降溫下,慢慢喊停,北京日報還出現「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的評論。外界認為,這是習李之間對中國經濟走向出現分歧。
為了要復甦經濟,這樣的放寬政策仍走回大眾視野。
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北京,上海青浦區、閔行區出現「上海攤」,杭州放寬「外擺」限制等,這都反映出,民間對於經濟要活絡、要賺錢顧生計的渴望。
如果以北京而論,它可能不會像台灣的夜市、外國的市集那般煙火氣息旺盛,並且具有持續性,畢竟北京是中國大陸首都,「首都形象」一直管制嚴厲。又或是,如以往突如其來的整治穿牆打洞與其他政策,北京的擺攤經濟能走多久,總有著不確定性。
但是,它還是受因於現實,不得不成為一項討論,以及成為放寬政策下的一環,給辛勤生存的民眾在皮包問題上有立竿見影的成效。(編輯:陳沛冰)1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