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欧洲都市能实现气候中和吗?
2023-04-09T06:25:44.535Z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承诺至2050年停止污染性碳排放之际,许多欧洲城市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还剩7年的时间。
欧盟希望包括巴黎、马德里和阿姆斯特丹在内的100个城市在2030年末实现碳中和。柏林虽然不在名单之列,但仍于3月份举行了一场提早实现碳中和的全民公投。尽管赞成票数以微弱优势领先于反对票数,但因总体投票率过低,公投失败。
要想在2030年实现这一目标,城市需对市民的起居,食住行等各方面做出前所未有的调整和改变。在交通和建筑领域,存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但对于工业和农业而言,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则不那么明晰。
支持提早达到目标的人和科学家都指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将使空气迅速得到清洁,令街道更安全、建筑更舒适。
“二氧化碳排放不仅会引发环境问题,还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科学家朱莉娅·埃普(Julia Epp)表示,“我们只是需要拿出更大的雄心壮志。”
为什么城市要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
为了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不超过1.5摄氏度。这也是各国领导人承诺限制全球变暖的目标——为此人类必须迅速减少污染。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认为,各国需在本世纪中叶将碳排放降至净零。净零意味着必须吸收掉排放到大气中同等多的碳。然而去除二氧化碳的技术有限,科学家不确定能吸收多少排放。
尽管如此,这一发现仍促使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在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污染最严重的富裕国家,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国家,需加快行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2050年是全球平均目标年份,但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巴黎协定》,该气候变化协定承认各国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专家表示,城市是加快采取气候行动的理想目标,因为它们排放出高到不成比例的温室气体,部分原因在于城市人口更多,且往往有更高的经济发展和财富水平。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欧洲仅10个城市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占欧洲大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污染最严重的100个城市的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20%。
埃普说,欧洲城市拥有减排的资金和技术。 “做更多事情 - 或采取任何行动 - 总是必要和有益的,因为它将帮助我们实现气候目标。”
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是否容易?
尽管如此,要将一个城市的排放量降至零——或者只是接近于零——仍很困难。在交通领域,政府可以强制淘汰内燃机汽车,改善公共交通并使街道更便于步行。但实现能源供应电气化则可能需要地区或国家的支持来进行变革。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相当深入和广泛的动员。”领导欧盟城市净零排放计划(NetZero Cities)的托马斯·奥斯多巴(Thomas Osdoba)说道。该项目支持112个城市实现这一目标,旨在帮助其成员克服结构、制度和文化障碍,并能经验互通,取长补短。由于大多数城市尚在起步阶段,成功的可能性犹未可知。
奥斯多巴表示,这是一个由创新推动的学习过程。“如果相当多的城市能够实现指定目标,而更多的城市展现出他们能够更快地达到这个目标,即使他们没有在2030年完全实现目标,我也会将这个任务认定为是成功的。”
在某些领域,如重工业领域,技术解决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目前,捕获收集碳并将其安全封存在地下设施尚未能达到减少水泥厂碳足迹所需的效率。这使得全面脱碳对大部分工业城市而言是一个挑战。
同样的,像荷兰鹿特丹和德国汉堡这样的港口城市,在没有来自国家或欧洲层面的帮助和支持下,也很难实现减排减污的目标。
越早开始行动,成功的机会越大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2030年这个目标,而在于开始采取行动的时间点。”柏林工业大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授费利克斯·克鲁齐格(Felix Creutzig)说道。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于2012年起开始着手其202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该市气候团队的一位发言人告诉德国之声,与2010年相比,该市预计到2025年将减少约82%的排放,主要来自供暖和电力。
该发言人表示,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减排更加困难,此外自垃圾焚烧厂捕获碳的计划也将无法按时达成。“碳捕获是一种高度可行的——可能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令垃圾焚烧厂实现碳中和的方法。”
尽管如此,如果哥本哈根能在15年内成功减排82%,那么它将成为在该领域取得最大进展的城市之一。
“尽管哥本哈根在计划上存在漏洞,但其整体时间框架使哥本哈根得以在2025年接近实现气候中和,” 克鲁齐格表示,“相较之下,现在才开始采取行动以在2030年实现气候中和已经为时过晚。”
相关图集:2022年:气候危机袭击家园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