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Yang
2023-04-13T09:40:20.569Z
12日,法國總統馬克宏餐仿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實驗室。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週三(4月12日)結束2天的荷蘭行程,在聯合記者會上強調法國對台海的立場不變,仍支持「維持現狀」,且兩岸應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馬克宏捍衛「歐洲戰略自主」的主張,認為「盟友」不等同於「附庸」,歐洲可以一方面身為美國夥伴,一方面擁有「替自己著想」的權利。

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12日也替馬克宏說話,表示與美國維持「強勁與可靠」的盟友關係是法國的政策核心,但與中國往來也很重要。他說,馬克宏有向中國表明應針對台海議題展開更多對話,並且要求中國緩和對台灣的軍事行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同日表示,看到馬克宏的言論在美國引起批評,他「並不感到驚訝」。他說:「有的國家並不希望看到別國獨立自主,總是想脅迫別國順從自己的旨意。但是堅持戰略自主將會贏得更多尊重、更多朋友,搞脅迫、施壓只會遭到更多的抵制和反對。」

11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荷蘭海牙演說時遭抗議者鬧場,有人舉標語批評他是「暴力與偽善的總統」。

馬克宏在想什麼?

路透社12日報導,有一位不願具名的法國外交官說,馬克宏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台灣問題的立場一致。但他也表示,台灣總統蔡英文會晤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這場會面在馬克宏的眼裡是一種「挑釁」。他還說,美國眾議院在共和黨主導之下,美國的做法是「利用台灣來施壓中國」。

該外交官說:「不,歐洲不會捲入其中,但這不代表歐洲不關心(台灣議題)。」他還透露,法國堅持捍衛國際法;儘管中國在台灣附近採取軍事行動,近期仍有一艘法國軍艦駛過台灣海峽。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12日告訴DW,馬克宏的意圖,是想避免讓外界認為歐洲支持美國因台灣而「加速」與中國衝突的進程。「這就是馬克宏對台灣議題的認知」,但對於台灣方面的立場,他不是那麼關注。

杜懋之分析,馬克宏說的話反映了對世界的看法,也就是認為世界正朝兩極化發展,不利於歐洲。儘管如此,若台海真的爆發軍事危機,從他這番言論也很難斷定法國屆時的立場會是什麼。

「我認為法國還是最有可能提供援助的國家之一。說到底,他(馬克宏)的想法是覺得局勢尚未至此,應該盡可能嘗試避免這種結果。我覺得那就是他的嘗試,但得到的結果可能剛好相反。」

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訊息有利於中國

杜懋之表示,馬克宏這次談兩岸議題完全沒有提到民主價值「是個問題」。他說,法國是個務實的國家,外交政策並非以價值為中心;從美國角度來看,馬克宏的言論降低了歐洲的可靠性,也強化了「台灣不是歐洲人的問題」此一主張

中國針對馬克宏訪中的評論,也完全沒提到台灣,這一點也很能說明問題。杜懋之表示:「可以說,馬克宏恰恰給了中國所想要的,因為對他們而言,對歐洲政策的基本目標就是,希望台灣不是歐中關係裡的一個議題。」

馬克宏於4月5日至7日造訪中國,隨行的還有產業界人士,促成了法中之間進一步的經濟合作。杜懋之告訴DW,馬克宏此行或多或少得到了法國所想要的,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呈現出「反脫鉤」的訊號。就這一點而言,中國可能會認為中方得到了重大好處,削弱美國想避免中國取得西方科技的努力。

在杜懋之看來,中法雙方獲得的好處並不對等:雖然法國可能得到私人部門的支持,卻讓中國卻得以在戰略上「擴大西方結盟中的裂縫」。他分析,中國「不會錯過任何機會」,要一步步瓦解歐美抗中的統一戰線,但同時也希望維持正常的商業往來。

此外,馬克宏主張的「歐洲自主說」,在歐洲一直極具爭議。「他說得好像歐洲存在共識,都支持戰略自主,但其實並沒有共識。」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期訪中,但國際媒體觀察,後者顯然遭中國冷遇。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