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Yang
2023-04-27T06:54:32.379Z
自從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香港當地已很少有公眾集會遊行。圖為今年3月26日港人上街抗議將軍澳填海工程。

(德國之聲中文網)前香港職工盟主席黃迺元原本申請在5月1日舉辦遊行,但在週三(4月26日)早上傳出失聯後,隨即宣佈取消遊行。與他一同申請遊行的前職工盟幹事杜振豪同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黃迺元雖未被捕,但情緒崩潰,顯然是承受了巨大壓力。

杜振豪寫道:「他向我表示,剛剛已簽紙取消遊行申請,但限於《港區國安法》第63條,無辦法透露詳情。由於過往經歷,我能夠想像期間發生了什麼事。黃已經盡了一切努力捍衛集會遊行權利,我完全理解及支持他的決定。請大家給他時間休息。」

他補充道,當初與黃迺元一同申請遊行時,便已預想會發生類似情況,雖然香港目前形勢十分艱難,他仍希望香港人能堅持相信的價值。杜振豪說:「正如解釋為何申請遊行時所言,社會運動是漫長而崎嶇的路,不能只著眼於一時的得失起跌。面對難以撼動的高牆,很多時候雞蛋是無可奈何。沒有人是聖人,社會運動也不應該要求任何人做聖人。最重要的是,盡量不要預先服從。」

消息傳出後,長期關注香港人權情勢的專家向DW表示,26日的事件再次表明,香港現今環境已變得非常限制,而這樣的發展也顯示,香港已完全沒有集會自由。日本東京大學的訪問學者潘嘉偉說:「即使一個人試圖遵守規則並申請集會,警察總是有各種藉口來拖延程序,或者可以脅迫一個人撤回他們的申請。我認為香港政府通過此案宣布,在這個城市不再有集會自由。」

潘嘉偉補充道,過去香港充滿著各種不同的抗議與評論,而不論政府是否喜歡這些行動,香港人都享有自由表達意見或上街遊行的自由。他說:「雖然這種情況發生在香港令人相當難過,但國際社會應藉此意識到,香港已與中國一樣無集會自由。」

倫敦國王學院法學院的訪問學者黎恩灝指出,在黃迺元被迫撤回五一遊行申請前,香港政府便已透過警察審訊或盤問的方式,迫使小規模遊行的申請者取消計劃或撤回原本的申請,其中包含原本今年3月8日婦女節預計進行的遊行。

港府以恐嚇迫使申請者放棄遊行計劃

倫敦國王學院法學院的訪問學者黎恩灝則指出,在黃迺元被迫撤回五一遊行申請前,香港政府便已透過警察審訊或盤問的方式,迫使小規模遊行的申請者取消計劃或撤回原本的申請,其中包含原本今年3月8日婦女節預計進行的遊行。他告訴DW:「這顯示香港國安局想用更多非正式的做法來控制與規範公民社會。這是一個驚人的發展,因為香港政府未用國安法將抗議活動定罪,而是讓遊行申請人撤回計劃。」

黎恩灝說,這種做法與中國政府的手法雷同,因為在中國,政府會恐嚇公民或個別工會成員,使他們不敢動員公眾參與任何可能破壞社會穩定的活動,而現在,港警正在將中國的做法移植到香港。他表示:「結合上個月一位從日本返港的女大學生因社交媒體上的貼文而被捕之案件,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港府一直稱香港已恢復正常,但事實上他們正嘗試用不同手段來加強對香港的控制,並恐嚇香港的公民社會。」

潘嘉偉告訴DW,國安法生效至今近3年,香港公民的各種自由已被剝奪。雖然《香港基本法》或《人權法案》稱香港公民仍享有集會與言論自由,但若行使這些權利須考量可能違反國安法,這些權利實際上便不存在。他說:「這使國安法的效力高於其他法律,而國安法的標準或紅線並不清楚,當局如何定義集會違反國安法也十分模糊,所以香港現有法律無法證明言論或集會自由受到保障。」

潘嘉偉以過往香港公民團體申請遊行為例,表示以往各團體只需寫一封不反對申請書給警方,通知他們即將舉辦的遊行,而警方通常都會予以批准。但在國安法生效後,民間團體不清楚他們何時能得到警方的批准,甚至在遊行要發生的前幾日,主辦人還可能因受到來自警方的巨大壓力,被迫撤回遊行申請。他告訴DW:「這整個程序表明,香港政府與警方已變得十分嚴格,在許多方面,香港面對越來越多的限制和鎮壓。」

香港公民社會恐已無運作空間

在遊行申請幾乎無法獲准的情況下,黎恩灝認為,香港政府正一點一點縮小公民空間,並迫使香港人接受高度約束的新環境。他告訴DW:「香港政府正在提出新的法律來進一步控制公民社會,包含規劃假新聞法來控制新聞媒體,以及透過眾籌控制法。在公民社會空間越來越小之際,香港人須通過測試來得知,他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黎恩灝表示,香港政府透過五一遊行的案件,向社會大眾顯示,若不遵守政府規範,公民能享有的權利便會越來越少。他說:「若我們僅關注香港內部的情勢發展,這便是香港公民權利與自由未來所面臨的狀況,因為香港政府正將許多從中國習得的新做法套用至香港。」

不過,黎恩灝也指出,國際社會對於香港政府侵犯人權的態度,有越來越一致的情況。他說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香港國安法與中國跟香港政府的人權義務相抵觸,而聯合國人權機制也十分關注香港公平審判、訴諸司法跟法治等問題。他說:「這將是一場持續性的鬥爭,我們也得看看香港如何在國際發展中,繼續維護其權利跟自由度。」

然而,潘嘉偉卻認為,在國安法的壓制下,香港公民社會恐已無運作空間,因為港警被賦予太多權力,而他們也幾乎不需解釋為何一個活動或行為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他認為,香港目前的情況,正如中國內部的情況一樣。他說:「在中國,如果你想組織公共集會,你需要申請並尋求公安局的批准。現在我們在香港看到的情況非常相似。」

潘嘉偉補充道:「香港警察有很多藉口阻止個人發起示威行動,而我對於香港如何在確保人民集會自由這部分做出進一步的努力,已不抱任何希望。香港已沒有這種自由。」

相关图集:香港和台湾曾经这样紀念六四

一周年纪念:1990年6月4日,香港民众首次走上街头,纪念天安门大屠杀一周年。这一年起,香港支联会每年组织大规模悼念活动。由于1989年民主运动在中国大陆是禁忌话题,香港逐渐成为各类与六四有关的追思活动的中心。
维园烛光:自1990年以来,每年6月4日晚,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举行烛光晚会,悼念六四死难者,表达自由民主诉求。参加人数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多万人(据组织方支联会数字,一般高于警方公布数字),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六四纪念活动。(2015年资料图片)
天安门的故人:2013年,台北民众举行烛光晚会,纪念六四,声援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刘晓波是89民运代表人物之一、与周舵、高新、侯德健一同被成为“天安门四君子"。
遥望台北: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台北举办了专题纪念活动。此前还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放置了由台湾艺术家雪克(Shake)搭建的充气“坦克人”艺术装置,亲历六四的王丹、周锋锁等民运人士到场参与。
两岸三地成唯一:台湾的六四纪念活动,规模和历史远远不及香港,但近年来开始得到更多关注。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有三千多人参加了在台北的烛光悼念晚会。由于这一年香港和澳门都以防疫为由禁止六四集会,台湾成为两岸三地唯一可以纪念六四的地方。
六四纪念馆:香港六四纪念馆2012年起临时设址九龙,先后迁至城市大学和尖沙咀,在物色新馆址过程中屡遭挫折,被迫多次关闭。2018年支联会在旺角购买房产作为新址,2019年4月重新开馆。2021年4月休馆翻新后,5月底重新开放,但数日后被当局以“证照不全”为由再度关闭。
国殇之柱: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际,香港大学生清洗丹麦艺术家高智活(Jens Galschiøt)的作品“国殇之柱”。它曾在香港各间大学巡回展出,现矗立在香港大学黄克竞楼平台。传统上,支联会每年都会派人在六四前夕洗刷该雕塑。
疫情下的追思: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因有防疫限聚令,当局31年来首次未批准维园六四集会。但仍有数万港人来到维多利亚公园燃烛默哀。
再度遭禁:2021年,香港当局再度禁止六四纪念晚会。一年前香港国安法生效后,香港社会的言论、集会自由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澳门的民间六四纪念活动也连续第二年遭禁。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