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2023 - 16:11

时值中美竞赛和俄乌战争持续进行导致世界安全局势动荡之际,中国透过举办2023 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和 “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传递出打开国门对外招商的讯号。东南亚媒体评论认为,在解除了极端严格的疫情管控后,北京有意改善国际交往氛围,重启之前因疫情而受挫的外交关系。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领导人相继访华,为东南亚国家友好超级大国、跟中美同时保持良好关系定下了主基调。

泰国媒体报道,中国与新加坡 4 月 1 日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双方将在贸易、投资、绿色和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化合作。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此前在 6 天的访华行程中先后抵达广东、海南博鳌论坛,随后前往北京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中新《联合声明》称两国将坚持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规划和推动双边关系的互利发展。针对当前持续恶化的中美关系,李显龙先前呼吁中美建立正向联系,保持稳定沟通。原因是当今世界无法承受大国之间爆发激烈冲突。尽管李显龙此番谈话在东南亚媒体获得赏识,但分析认为中美关系变数重重,关键还在于两国之间的“安全护栏”是否有效。

另一位东盟成员国领导人、新上任的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亲自率代表团前往中国出席博鳌论坛,事后前往北京进行访问。媒体猜测,马来西亚有望在跨越多个东南亚国家地界的新加坡-昆明铁路(SKRL)项目(或泛亚铁路)上获得中国的帮助。

中马双方还签署了一份关于农业和经济的谅解备忘录。自 2009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马来西亚学者分析,尽管安华看起来是一位具有亲西方形象的领导人, 但他将会选择对各方都友好的外交路线,尤其是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另据泰通社报道,日本外交部长林芳正(Hayashi Yoshimasa)周日(4 月 2 日)抵达北京并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会晤,逗留期间或寻求与更高层的中国领导人见面,以探讨具有建设性且更稳定的中日关系。据东京媒体透露,中日外长将围绕双边关系相关问题进行会谈,包括核污水、涉谍等议题。日方将向北京政府提出诉求,要求释放一名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拘捕的日本公民。这名隶属日本制药公司 (Astellas Pharma Inc)的日本人本月初在中国境内被扣留。

日本外相时隔 3 年后访华。外界纷纷评论,这是新冠疫情后中日两国外长首度正式会晤。2019 年 12 月,时任日本外长茂木敏(Motegi Toshimitsu)访问北京时与前外长王毅会面。中日最高领导人去年 11 月在曼谷亚太经济合作组(APEC)峰会场边会面时一度承诺持续保持高层接触。但事后双方因争夺钓鱼岛(日方称尖阁诸岛)主权而不断发生海上冲突事件。无论如何,为了防止日益火爆的海上冲突导致双方擦枪走火,中日之间历时15 年磋商的国防安全热线近期终于开通。两国还自 2018 年起召开年度安全会议。

泰国媒体分析指出,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地区的两大经济体。近年来两国关系波折不断,周边国家对中国不断增长的海上军事力量感到担忧。去年日本宣布计划在 2027 年前,把国防开支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额(GDP)2%。日本国防开支的巨大突破同样给亚太军备竞赛和地区安全带来了巨大影响。此外,日本为因应俄乌战争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还全面修订了国防与安全战略。中国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毅几天前在北京接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Yasuo Fukuda) 时表示,中国对日本对华政策可能倒退感到忧虑,北京对日本是否继续坚持和平发展方向提出质疑。

东南亚媒体援引印度学者的分析意见指出: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声张领土主权重叠所产生的纠纷上,日本越来越倾向于美国立场并且已正式介入南海安全事务。当然,这同时也符合东南亚国家拉拢日本、以平衡中美在这一地区争夺霸权的意愿。

关于分析中日关系的文章内容透露,中国与日本自 1972 年建交已有逾 50 年历史,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每年贸易总额超过 3000亿美元。但在当前中美竞争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趋势下,中日之间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正受到国际政治纷争的挑战。作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战略盟友,美国要求日本减少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尤其是涉及安全领域的技术合作,例如配合美国推动限制中国生产先进芯片的能力。日本为此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日本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向全球市场供应产品的风险加剧,一些日本企业选择迁出中国。另一方面要求日本减少对中国巨大市场的依赖同样困难---同为亚洲重要经济体国家,日本无从忽略中国巨大的商品消费市场。

泰国学者认为,今年三月份中国“两会”召开后,人们对习近平领导班子针对国家

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内部安全等关键领域实施体制性改革寄予期望。而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导致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北京正试图采取积极的外交姿态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以摆脱来自美国的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