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在中国多边主义战略中的决定作用(二) - 聚焦非洲
3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政治局会议,号召全党学习习近平思想,如此大规模的学习动员昭示中共党员对习近平思想缺乏了解。要知道,学习习思想的人绝非止于国内,中国以外的各种研究机构也都在学习,因为习近平上台后不断对全球治理秩序改革指明方向,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年二月初,美国“非洲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非问题专家保罗·南图里亚发表了一篇题为《非洲在中国多边主义战略中的作用》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习近平重塑全球秩序的纲领和在非洲的实践。这不失为一篇学习习思想的心得。作者认为, 习近平重塑现有全球秩序,构建全球亲华机构的愿望有赖于非洲国家的支持。
报告指出:中国喜欢将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尽管中国每年都从多边开发银行获得 50 亿美元的贷款,但它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加了对范围广泛的多边开发机构的贡献。 2016年,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中国向联合国和平与发展信托基金发起捐款,分10年捐资2亿美元。 该基金为维和、快速反应系统、预防冲突和调解机制提供支持。 2018 年,在非洲国家的游说下,中国向联合国提供了一支由八千人组成的干预部队,可以部署到危机现场。中国的多边贡献加强了它在多边体系中的投票权,使其在塑造全球机构、为其制定标准和提供工作方法方面拥有更多发言权。
然而,在联合国具有观察员地位的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对中国及其非洲伙伴如何利用他们的代表权知之甚少。 例如,据报道,在 2018/2019 年联合国预算谈判期间,中国曾游说取消对联合国特派团人权监督员的资助,减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非政府组织监督员”的数量,并减少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合作。尽管这些建议未获采纳,但中国已明确表示,将提升在多边机构中的影响力以达致目标。一些非洲国家暗中支持中方操作,这些操作会将非政府组织赶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削弱联合国的调查能力。 其中包括在中非共和国、刚果(金)、马里和南苏丹的调查任务,这些地方发生了最严重的侵犯人权罪行。
鉴于非盟既定的人权标准,那些支持中方操作的非盟成员国立场尤其显得自相矛盾。 这也表现在中国对一些非洲国家政府退出国际刑事法庭意图的支持,北京以此来交换对这些国家的外交支持。这无疑激怒了非洲公民社会,因为当政府不愿意或无法调查大规模反人类暴行时,国际刑事法庭是最后的诉诸法庭,而这个法庭恰恰是在非洲国家强力外交斡旋下建立的。许多非洲国家领袖也对其同僚就国际法庭立场的突然转变予以抨击,其中包括由已故总统曼德拉组建的由多国前总统参加的长老会成员。非洲非政府组织联盟越来越多地与本国政府和中国外交官在关键投票中发生冲突,包括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这些非政府组织发出的关键信息是,非洲各国政府与中国的战略接触不得违反非洲民主国家的基本原则、规范和对其公民的承诺。因为这些规范是非洲人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获得并写入法典的。
习近平重塑全球秩序的另一个尝试是在中国架构区域及国际机构,而非洲在这一努力中也发挥了核心作用。 南非是总部位于北京的新开发银行的创始成员,该银行由金砖国家于 2014 年成立,旨在提供世界银行之外的服务,允许借款人获得中国支持的贷款和其他金融工具。 同样,10 个非洲国家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这是中国在 2015 年创建的另一个贷款替代机构。
非洲各国政府还寻求增加对中国领导的安全组织和倡议的参与,使它们具有一定的国际合法性。 例如,中国最新的全球倡议,即全球发展倡议(GDI)和全球安全倡议(GSI),在达喀尔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上迅速获得非洲认可,并纳入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新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外部组成部分。 该倡议原则上包括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单边制裁和“安全不可分割”,这意味着中国的安全不能与其伙伴国的安全分开。 这项倡议的部分目标是与非洲伙伴建立合作安全观,依靠非洲伙伴的支持来促进中国的安全。 在 2022年6月的第二届中非和平与安全论坛上,习近平要求与会代表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融入他们的工作。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率先建立了比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国家更多的多边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