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率回落,对经济复苏力度发出警讯

上个月在北京一个菜场的商户。

图片来源:wu hao/Shutterstock

在经济显露升温迹象的情况下,中国3月份通胀率仍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这是关于中国经济在摆脱近三年的严格防疫封控影响后复苏力度的警示信号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3月份CPI同比仅上涨0.7%,为2021年9月以来最低同比涨幅。

相比之下,2月份CPI同比涨幅为1.0%,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3月份CPI同比上涨0.9%。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解除防疫限制措施并没有产生导致通胀急剧上升的那种广泛价格压力。美国等一些主要经济体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过去后经济增长加快,随之出现了价格上涨、通胀剧增的情况。

中国通胀率回落的部分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疲软,这种情况往往会抑制价格上涨。中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在年轻人中尤其如此,2月份16至24岁的人口失业率略高于18%。

但这也可能意味着,国内支出还没有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实现强劲复苏。来自商业调查、电影票房收入以及运输量和公共交通数据的信号表明,随着消费者重新涌入商店和餐馆,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反弹,但其他数据暗示,消费者对在汽车等大件物品上的开支持谨慎态度,同时继续将钱存起来,而不是把存的钱取出来花掉。

野村(Nomura)驻香港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说,通胀放缓表明疫情之后的复苏势头仍然疲软。

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官方数据将于下周二公布。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7位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约4%。政府设定的全年增长目标在5%左右。

经济学家们表示,对经济增长的真正考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到来,届时中国政府去年12月突然决定解除防疫限制措施给支出带来的即刻提振作用将逐渐消失。此外,中国经济增长的其他引擎已经出现问题。随着西方消费者和企业受到利率持续上升的困扰,中国的出口正在减少,而房地产建设在经历了长期繁荣以及受到决策者推动去杠杆影响后已陷入暴跌境地。

不过,与西方经济体相比,通胀率回落意味着中国央行应该有更多空间,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

上海保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的经济学家张智威说,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加大。

周二的数据显示,通胀放缓是由食品价格通胀走软推动,3月份蔬菜价格同比下降了11.1%。非食品类通胀也有所放缓。

同时,3月份PPI同比下降2.5%,降幅大于2月份的1.4%,这是中国通胀压力较弱的又一迹象。

相关阅读:

中国3月CPI同比涨幅进一步回落,PPI连降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