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攜手北榮醫療研究 發表兒童聽損改善等成果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0日電)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攜手投入醫療研究,共享人才與設備,今天發表4項重要成果,涵蓋肝癌、腫瘤、兒童聽損及動脈硬化血管病等領域,盼造福更多病人,讓國際看見台灣醫療實力。
為提升台灣醫療水準,台大醫院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從民國96年起簽訂教學研究合作計畫,每年各提撥新台幣1000萬元,就不同醫療領域發展需求的議題合作,今天上午舉行發表會,分享4項重要研究成果。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開場致詞指出,事實上合作超過30項研究,成果相當豐碩,兩院將在各醫療領域中,持續攜手提升醫療技術,開創1加1大於2的效應。
在預測肝癌發生及治療預後探討方面,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教授高嘉宏簡報指出,經長期追蹤台大及北榮慢性肝病資料庫,團隊發現患者血清中的Mac-2結合蛋白糖基異構物(M2BPGi)及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型胎兒蛋白可以預測肝癌的風險,同時還發現利用血清白蛋白和膽紅素的Albumin-bilirubin分級(ALBI分級),比現有分級方法更加靈敏和精確,有助打造肝癌患者精準醫療。
針對腫瘤免疫微環境調控的轉譯醫學探討,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內科部教授許駿簡報表示,團隊以藥物治療引發的免疫調節為出發點,共同探討頭頸癌與肝癌的現行治療方式中扮演的免疫調控效果,這項研究對於非驅動基因突變造成的抗藥性,提供新的免疫調節方面機制,也為後續頭頸癌與肝癌治療帶來新的治療策略開發,與免疫治療的聯合療法提供協同作用見解。
有關改善兒童聽損,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吳振吉說明,聽神經病變約占兒童聽損的10%,影響語言發展甚至學習等能力,是棘手疾病,人工耳蝸效益也受限;團隊發現利用新型病毒載體進行基因治療,可以改善小鼠的聽力和平衡表現,並顯著改善螺旋神經元的數目與形態,未來有望應用於增強現有人工耳蝸的效能,已成功建立具有聽神經病變基因突變的動物模型。
至於動脈硬化血管病治療新標,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楊鎧鍵簡報表示,動脈粥狀硬化好發在血管彎曲和分叉的區域,主要是因動脈在彎曲和分叉處會產生擾流,將刺激內皮細胞,使其功能失調,進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因此了解擾流如何透過機械傳導性機制調控內皮細胞功能十分重要,更可藉此設計新型治療手段。(編輯:陳政偉)1120520